01

不落一处启新篇 ——从“三农”视角看谷城强县样本 2024年04月10日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阮班明

2022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动员令。谷城被确定为全省强县工程试点县,承担三项具体试点任务,成为开展试点工作最多的县(市、区)之一。

时隔两载,2023年度强县工程考核先进县(市、区)榜单揭晓,谷城承担的试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山区人口大县的强县样本。

城镇和美,村庄迭兴,乡野澄澈。徜徉于谷城县的巷陌,说不尽富与美的新故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在抓项目强产业、抓环境促提升、抓服务惠民生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务实重行,久久为功,让强县工程释放出新的更大活力。”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表示。

扬龙头 6大产业链 齐头并进

春光正好。位于谷城县茨河镇的湖北省亿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火热。该项目主要进行蛋鸡养殖,是湖北农发集团禽蛋供港基地。

“目前在建基地有60万羽蛋鸡,企业共养殖蛋鸡250万羽,年产鲜鸡蛋8.5亿枚,加上售卖饲料、白条老母鸡和有机肥,年产值达30亿元。今年9月,该基地蛋鸡数量将增至100万羽,年底将全部投产。”公司董事长刘胜华介绍,基地采用工业化养殖,5G数字化管理,136道检验检测全流程严格覆盖,全方位把控鸡蛋安全。

强县工程,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的强基固本。

近年来,谷城围绕茶叶、食用菌、油茶、优质粮、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大产业链,抓好基地、加工、科技、市场四个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紫金镇花园村福山脚下,“汉家刘氏茶坊”加工车间内,工人正翻动茶叶,抢抓生产。不远处的茶文化博物馆和观光茶园里,游人如织。

作为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唯一的茶企,企业连续10余年当选全国茶叶百强企业,产品远销36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谷城在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奋力建设“农业特县”。

“支持汉家刘氏、玉皇剑、蓝溪、裕满春等企业做强品牌,支持正全、美宁、蒲氏、顺顺源等企业提升油茶加工能力,支持龙源、神祥、康利等畜牧水产养殖企业向农产品深加工方向拓展。”谷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立峰介绍。

强龙身 12个乡镇 各有品牌

阳春四月,春暖花开。在茨河镇蕊得蜜蜂园,来自襄阳市中小学校的孩子们身着定制采蜜服,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蜜蜂酿蜜、采蜜,体验割蜜、摇蜜、品蜜,掀起研学探“蜜”热潮。

“目前,全镇中蜂蜂群达12000多箱,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茨河镇党委书记艾婧表示,引进湖北利他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后,该公司建设集蜜蜂育种、养殖及技术输出,食品、中药饮片类蜂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蜜蜂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健康产业基地,茨河镇正同步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蜜旅小镇”。

“龙生九子,九子不同”。谷城在城乡布局发展上科学谋划,在空间上实现“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在功能上实现“适合发展什么的地方发展什么”。

在庙滩镇,48眼泉水绕活一镇经济,“山泉水乡·鲟游小镇”的特色区域品牌日益响亮;

坐落在高桥河村的鲟龙溪度假村,年产鲟鱼3万多尾,每年吸引数千名游客慕名而来;

拥有“南川第一泉”的彭家庄村,提升人居环境,刷黑乡村道路,配套建设农耕文化产品体验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民宿村。

“正努力建成南川泉水米加工、包装、仓储生产线,打响南川泉水米品牌;推进南川鲟鱼养殖基地建设,扩大鲟鱼养殖规模;协助湖北肆拾捌泉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扩产提能,做好泉水文章。”庙滩镇党委书记罗志明说。

城关电商小镇、石花精铸小镇、冷集健康小镇、盛康稻虾小镇、庙滩鲟游小镇、茨河蜜旅小镇、五山和紫金茶旅小镇、南河访奇小镇、赵湾云旅小镇……在谷城,12个乡镇(开发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各显其能活力迸发。

活龙尾 240个行政村 村村争先

240个行政村,是谷城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位。

曾几何时,一头,底子好、产业旺的强村加速发展,蒸蒸日上;一头,底子差、无产业的弱村,增效难、增收难、进步慢。两头不平衡的窘境,制约谷城大批村庄发展。

强的更强,弱的愈弱,如何打破?谷城人不懈探索,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两招:学和比!

学什么?学堰河村经验——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推进农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

从实行垃圾分类,发展绿色旅游,到成立专业合作社,打响“堰河香”山货品牌。这座昔日负债累累的鄂西北小山村,已然成为村集体资产超1亿元,年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的“奇迹之乡”。

去年10月,谷城县委全会号召全县向堰河学习,让“堰河经验”在谷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怎么比?开展“富民强村”标兵竞赛,全县每个乡镇(开发区)各拿出1个村(社区)对标堰河村,重点围绕书记强、发展好、乡风正、环境美、治理优等5项工作“比武”,对标兵村给予资金、项目支持。

茨河镇石井冲村结合自身优势,以航空馆和5713工厂旧生活区为依托,全力打造“中国航空第一村”,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村里还建起羊肚菌大棚,同步发展蜂蜜、蛋鸡和黑米稻产业,现在人人都能赚钱。”石井冲村党支部书记胡浩介绍,去年,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85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盛康镇双堰村建设“稻虾共作”基地、五山镇熊家岗村做强辣椒产业、南河镇观音沟村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一个个产业争奇斗艳,不仅盘活了村集体经济,也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