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看视频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胡珊珊 刘建平 刘颖
金秋桂花开,高朋聚通城。
9月25日至28日,行业形势探讨、企业先进经验分享、专题报告会次第举行,2024年全国涂附磨具行业大会在通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企业家、商业精英共享商机、共谋发展。
幕阜山脚下的一个山区小县,何以成为全国行业盛会举办地?
这源于1978年诞生在通城县两间半猪圈里的一张手工砂纸。46年过去了,以“犀利牌”砂纸、砂带产品为代表的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已经成长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县内全行业企业8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全行业年产值达34.58亿元。
“崇商重企、创新创业,一直是通城人骨子里的基因。为强化这一基因,我们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每年开展书记、县长‘跑订单,拓市场’活动不少于10次,帮助企业新增订单10亿元以上。2022年以来,共拿出4600多万元奖励企业技改和创新,目的就是把企业家们服务好,引领企业用高质量发展为城乡万家灯火着色。”通城县委书记刘中英表示。
隐形冠军 一人引领一企强
工人轻点触摸屏,智能砂带车间随即启动,全封闭的500米长生产线上,经过开卷、商标、头胶等10多道工序,一条万米长砂带生产完工。
9月27日,记者跟随2024年全国涂附磨具行业大会的嘉宾走进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砂带生产线,感受科技智造的脉动。2万平方米的大厂房里,5条全封闭生产线依次摆开,从一台台电脑上跳跃的数据,感受到生产线运行的紧张与忙碌。
回首往事,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终身名誉董事长黎珊玉云淡风轻。
1978年,36岁的他带领17名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将两间半猪圈改造成了手工小作坊,在此创办通城砂布厂。相继开发出半树脂木砂纸、半透明水砂纸、千页轮等一批新产品。这些产品性能好,在国际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迅速走俏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仅半透明水砂纸因为工艺的改革,就让销售价格提高了80%,当年每出口一个货柜,就净增10万元纯利。
1985年,通城砂布厂正式把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耐水砂纸命名为“犀利”牌。但此时的通城砂布厂有一个尴尬的现实——手工作坊一个月的产量,不及上海砂纸厂一个班次。
“江西某砂布厂投资60万元、花3年时间做的一条耐水砂纸生产线,因故闲置。”得到信息的黎珊玉赶赴厂家,软磨硬泡砍价到12万元,借钱连生产线带锅炉一并买回。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1986年9月底,这条生产线生产出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犀利”牌耐水砂纸,砂纸价格由原来0.4元/张降到0.24元/张——通城砂布厂跃上新台阶。后来,厂里每年上一条耐水砂纸生产线,由此确立了通城砂布厂全国耐水砂纸大王的地位。
几经整合后,通城砂布厂升级为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创新步子迈得更大更稳。智能砂带生产线就是玉立智能化的代表作,从原辅料的定量、定温、定时配置,到基布处理的定量浸涂,再到产品制造的均匀定量涂胶、均匀定量植砂、全线定速定温等工艺和生产环节,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成功研发出棱形系列砂带、超柔软布基砂带、网格砂带和各种固结、软体抛光等产品,成为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制造、3C电子等领域的供应商,德国博世、法国LV、美国3M的国际业务合作伙伴。曾被国外“卡脖子”的高耐磨砂带,在玉立实现了国产替代,玉立集团也一跃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现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市以上科技奖励52项。”随手拿起一条金刚石砂带,玉立集团董事长黎俊彦介绍:别看它只有0.075平方米,磨削寿命是一般产品的100倍,市场价四五百元一条。
相伴成长 一企带动一业旺
磨料磨具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随着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大,通城县着力培养更多的“玉立”。
2013年春节刚过,位于石南镇樊店村的通城县砂布小镇玉立工业园动工。2014年9月16日,从欧洲全套引进的树脂砂轮切割片项目,率先落户园区。2019年,玉立集团从通城经济开发区整体搬迁来此。
8栋4层约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1栋6层办公楼、5栋5层宿舍楼和1栋4层服务中心以及完善的市政公共配套设施,加上东临武深高速通城南出口、北临353国道的地利之便,吸引着软体抛光磨具、金刚石磨具等一大批涂附磨具新项目相继入园。2020年,砂布小镇成为全省第3批特色小镇之一。
占地36亩的湖北鼎通研磨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2月份投入生产。“我们主要生产高档干磨碳化硅砂纸及异型产品,产品出口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安排就业100余人。”公司生产厂长王强介绍。
谢建飞原是行业内的一名销售员,如今已是湖北锐碟磨具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生产的砂布页轮、钢纸砂盘、树脂砂轮等,主要应用在打磨焊缝、正边毛刺、去除铁锈等场景,年产值2000万元,年用工40人。”
“企业满园入驻投产后,一个产品全、价格低、质量好、供货快、服务全的研磨产品供应链平台将形成。砂布小镇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新增税收6000万元,带动新增就业约2000人。”通城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主任续红林满怀信心。
相融共生 一业带动一镇兴
一个产业的兴起,如何影响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走进石南镇的砂布小镇玉立工业园,停车场几乎绕厂一圈。“日常有600多辆小汽车通勤。”集团行政总监张军介绍。
这600多辆小汽车清晨的起点,是位于县城繁华地段的玉立花园,这个按玉立集团创始人黎珊玉梦想打造的员工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达4A标准,17栋1000多套精装修住宅,户均160平方米以上,是玉立集团发给员工的幸福家园。“没有了买房还贷的压力,工作起来更加专注,我参与研发的堆积磨料砂带、超精细磨料产品在关键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十分自豪。”安居后的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罗超洪说,公司此举让员工队伍十分稳定。
以玉立花园为标杆,县域内新建住宅小区一栋比一栋配套完善、服务周到。2024年初至今,全县新建商品房销售1534套,新增农村进城人口4000余人。
100多名通城人,依托玉立集团在县外、省外当上了“二老板”。“公司出厂的都是大卷砂布、砂带,我们这些销售经理各自带着30多名同乡去各省就地或建或租厂房,再按客户需求加工成不同规格的产品,方便客户,也成就自己。”玉立集团销售总监黎新明介绍,一般一个省会出两三个这样的“二老板”,在广州市这样的大市场,“二老板”甚至达到七八个,“一到腊月,他们集中往家里汇钱,县里的各家银行收钱都收不赢。”
砂布小镇边上的牌合村,也搭上了涂附磨具产业高速发展的快车,玉立集团与六组31户村民合作,成立牌合玉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向玉立员工食堂年供600万元左右的新鲜食材,余下产品通过832平台外销:“我们的压榨菜籽油,手工腌制的皮蛋、咸鸭蛋,特别畅销。加上我们玉鼎纺织厂的产值,合作社的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黎时中喜不自胜。
“玉立的示范效应是明显的,随着它的成功、出海,一批通城能人在本土创办湖北平安、湖北瀛通、湖北三赢兴、湖北安芯美等一大批‘有绝活’的科技企业,带动全产业链3万余人就地乐业安居,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四化同步’发展的‘通城路径’。”通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修伟豪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