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感首衡城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云梦县供销惠农活动现场。
孝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石必成
自《持续深化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鄂办发〔2023〕7号)印发以来,孝感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对标对表持续深化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供应链思维、平台化服务,加快构建城乡供应链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和服务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一、高位推进,系统谋划
1、高位推进,强化工作统筹。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就抓好贯彻落实进行指示批示,2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分管副市长多次带队赴基层供销社调研,召开协调会研究供销社资产划转、化肥储备、设立基金等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积极赴供销社一线调研工作、研判情况,对标供销社综合改革具体要求制定贯彻落实举措,全市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
2、系统谋划,强化改革支撑。2023年底,孝感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孝感市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供销社加快“社企分开”,构建全市城乡供应链一体化网络服务平台,明确农资储备等四项公共保障职能。2024年,市委、市政府将供销社工作纳入孝感“十大提升行动”,汉川、应城、云梦、安陆、大悟、孝昌等6个县(市)全部出台了改革文件。
3、坚持细化任务,强化工作落实。市供销社印发了《全市系统“五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市系统深化综合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文件,会同发改、财政等重点部门共同推动改革举措落实。汉川市将供销社改革纳入2024年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安陆市将供销社改革列入市领导领衔改革工作,孝昌县把供销社改革纳入全县供应链建设整体部署、一体推进。
二、坚持“两分开”
1、成立供销集团或资产运营平台公司。孝感市供销社推进社资(企)分开,搭建市本级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成立了孝感市供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市直所有社有企业投资运营管理工作。孝南、云梦、大悟、孝昌等4地供销社组建了供销集团(公司),汉川、应城、安陆成立了资产公司,履行股东权利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承担投资、运营、管理职责。
2、建立机关与社有企业“社企分开”运行机制。孝感市供销社制定了机关与社有企业《权责清单》,按照“社是社、企是企”机制运行,市供销社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均不在企业兼职。孝南、云梦、安陆、孝昌等4地均建立了《权责清单》,孝感市供销社及7个县级供销社主要负责人均未在企业兼职。
三、夯实“地网”,链接“天网”
1、成立县级运营公司(中心)。孝南区供销社成立了孝感供冠农特优品运营中心,在首衡城开设专区,上半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云梦县制定《云梦县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方案》,县社注册成立县级运营公司,县域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并链入省社平台,平台2024年9月5日实现上线内测。孝昌建成城乡供应链建设运营中心和农副产品展馆。安陆制定《安陆市农村寄递物流+电商助推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方案》,建成寄递物流+电商村级网点52个。大悟供销集团与社会企业合作,签订集配合同,开设网店,为学校、机关开展物资配送。
2、开展平台引流。湖北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一网五链”上线后,我市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夯实“地网”的基础上,以农资农服、农产品链为切口,积极创造条件,有序链接省域“天网”。云梦县已实现数字化商城系统、供应链中台系统、物流数据系统、数据大屏系统、云服务租赁、数据备份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汉川、应城、安陆、孝昌同步开展平台推广、信息推送和业务引流工作。目前,我市已在平台上线产品200多款,今年以来实现销售额700余万元。
四、“五链”齐舞,联农带农
1、农资链。孝感市供销社成立了品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省市县交叉持股方式,全面组建县域农资农服公司,发挥省集采、县集配、村集单功能,采取“集采+地头直送+地头回收”模式,实现农民节本增收。云梦、安陆、孝昌、大悟已注册公司并开展农资农服经营业务,汉川和省社农资集团共同投资500万元成立农事服务中心。云梦县供销社春耕期间集采直供肥料4400吨,按照每吨低于市场同类产品400元配送,共为农民节约用肥成本近160万元。安陆市供销社开展农资惠农直供活动5场,集采直配直供肥料1024吨,每吨为农户降低农资成本360元左右。大悟农资公司和省农资公司、黄麦岭磷化公司联系,在63个农资网点开展集采直供,上半年销售8600吨。孝昌县供销社直供农资商品7000吨,为农户节约成本近100万元。
2、粮油链。全市系统大力推广“三方持股(基层社、村集体、农户)+10服务”模式,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切入粮油链,促进农民减支增收。孝感市供销社指导各试点县高质量实施2024年农服试点项目,今年系统内52个服务主体参与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任务面积24.71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系统项目签约率100%。孝南区在11个乡镇48个村试点成立4个“三方持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6.4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汉川成立汉川农事服务中心,5个服务主体承担2.69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云梦开展3.99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每亩综合降本增效280元。安陆在9个乡镇37个村托管土地4.6万亩。大悟成立农业服务公司,开展4.2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孝昌整合13家植保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超10万亩,辐射2万多农户,同时和省农资集团合作建设“千亩示范基地”。
3、日用品链。孝感市供销社成立了品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专项债项目+招商引资”方式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孝南区以供冠商贸公司为供应链龙头,覆盖6个乡镇超市、100家村级加盟点推进日用品下行。汉川以“基层社+社会主体”方式组建汉川日用品配送中心,向25个乡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云梦引进社会团队合作,配置配送车8台,仓储面积2000平方米,代理29个品牌220款日用品,对接村镇网点,36种商品均价低于市场27%。安陆财政安排乡村衔接资金支持“寄递物流+电商”站点建设。引进社会企业合作成立供应公司,建设1个配送中心,整合624个村级网点开展集采集配日用品下行,降低售价14%。
4、再生资源链。孝感市供销社成立了品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与省社再生集团积极对接,加快县乡村三级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全市系统5个标准化规范化站点建设,打造再生资源样板中转站、回收点,目前4个中转站、1个回收点正在抓紧建设。孝南区组成1个再生资源集散中心,3个分拣中心,11家乡镇回收站,160个村级回收点。云梦在11个乡镇试点引入省再生资源回收APP,依托36家农资网点开展农用废弃包装物回收业务。安陆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原棉花站启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大悟采取“龙头公司+基层网点”的方式恢复传统产业,由县社中强再生公司在乡镇建设回收站点。孝昌对接省再生公司,改造镇村回收网点18个,改造花园镇标准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
5、特色产业链。孝南区培育“厚湖春”茶叶、“三汊埠”香稻、杨店早蜜桃产业,开展“供销大集进社区”推广地方特色产品。汉川搭建四梅、鲲鹏等4个城区农产品展销中心。云梦176家村级社入驻县级平台,销售农产品400万元、年销售特色蛋品5000万元;开展直播带货,培育直播达人50个;推进“邮快供”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入驻供销电商产业园。安陆财政安排150万元乡村衔接资金支持安陆“涢供优品”店建设,已建成2个城区店,入驻190余种本地农特产品。大悟领办县中药材协会,申报“大悟野菊花”地理标志,推进全县菊花产业发展。孝昌采取“1+13+N”合作共建模式,整合全县13个乡镇农产品,打造“孝昌优品”区域品牌,推动地方农特产融入省社平台。
五、全力服务“两个到户”
1、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全覆盖。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行动,夯实基层组织“地网”建设。3月,组织全市7个县级社主要负责人专程赴黄梅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先进经验;开展提升乡镇基层社服务功能,创建“百县百社”示范乡镇基层社7个,培育“村社合一”村级经济组织89个、“寄递物流+电商村级网点”106个、电商直播示范网点23个。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实现基层社全覆盖。
2、加强基层社联结,全力服务“两个到户”。孝南全区11个基层社开展农资集采集配、农业社会化服务。汉川基层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3137户,农产品交易联结1060户。云梦按照“5有”目标,完善乡镇服务体系。安陆在赵棚等3个基层社采取“供销社+市场主体”模式成立股份公司,供销社占51%;木孜等6个基层社按照“乡镇推荐、市社考察、主体建设”,选好负责人,市社指导开展业务;李店等5个基层社提档升级;各基层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悟基层社构建农服平台,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形成5000份需求清单(合同)。孝昌建设6家“三农”服务中心,5家供销综合超市。
3、加强村级社建设,推动“三方持股”落地。印发《孝感市村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按照“社有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持股模式,建设新型村级供销合作社100个。孝南区在杨店镇双凤村试点建设村级供销社,农民入社率达到60%。云梦建成村级社85家,入社社员11084人。安陆在王义贞镇朱桥村试点建设村级社,发动农民366户入社。大悟按照县社占股20%,三方持股建设11个村级社。孝昌按“三方持股”建设6家村级社,吸纳3000名农户入社,邹岗镇牛迹村供销社吸纳500名农户,农户占股55%。
4、加强为农服务,提升村级社业务覆盖面。孝南区双凤村供销社开展农资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上行等工作。云梦采取“社村合作、村民入社、商品直供”开展农资直供、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大悟推进村级社恢复“两项”以上业务。孝昌牛迹村供销社设立生产经营部和综合服务社,为周边10个村托管土地8000亩。全市系统开展农资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实际业务不低于2项的村级社有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