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探索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年11月29日

江陵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静

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如何在严监管、强监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值得思考。

一、发展现状

江陵农商行是全县唯一一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下辖14个营业网点,现有干部员工345人,在岗党员186人。截至2024年10月末,全行存款规模95.62亿元、贷款规模60.43亿元,存款市场份额35.87%、贷款市场份额25.6%。存贷款规模、增幅及纳税额持续位居全县9家金融机构第一。

二、路径探索

面对LPR下行、银行间竞争压力加大、净息差继续收窄、外部“红利”基本消失等问题,江陵农商行应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之路,在一米宽处深耕一百米,用“小而美”战略启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路径一:坚守“三农”定位,转变发展战略,“以小搏大”推进差异化发展。

持续“三点”发力,全面升维战略观。

强化党建引领中心点。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求,及时响应;准确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定位和决策。

深化银政战略支撑点。与县域经济发展保持战略协同,积极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优化服务质效着力点。深耕细分市场和客群,建立与县域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以差异化服务“获客”,以特色化服务“活客”,以专业化服务“留客”。

路径二:坚持分类施策,转变经营策略,“以专促新”推进特色化发展。

转变经营策略,分类塑标;以农区网点和城区网点分层级发展。

城区网点应聚焦“三个优势”,提升竞争能力。聚焦地缘优势。城区网点客源较多,但市场竞争和信贷风险相对密集,重点突出科技赋能和综合营销两个关键,持续强化系统大户、园区集群产业、存量客户活跃率等“三个攻坚”。聚焦发展优势。加大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领域投入,将资源向小微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倾斜,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良性互动。聚焦管理优势。坚持效率导向、客户导向、价值导向,加强产品创新、渠道整合、流程优化、服务升级、管理转型,落实落细网点简易核算,提高人均、网均产出。

农区网点应强化“三类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深化党建互联。发力乡村振兴项目,强化“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六访六增”工作质效,重点挖掘粮安工程、文化旅游、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链上的金融需求,开发创新“龙虾贷”“三湖黄桃贷”等特色贷款产品,拓宽抓存放贷营销渠道。丰富服务内涵。积极引入政务查询、代办服务等功能,全力打造综合服务点。将城乡接合部及偏远农村地区低产网点升级为金融服务区、电商服务区、便民服务区和政务服务区“四区合一”的智能服务点,推介当地农特产品,帮助农户代销农副产品,加载医保电子凭证、线上贷款签约等业务推介功能,构建服务“三农”的普惠金融体系。发力特色营销。强化白名单客户批量营销,实现工资代发客户、存款优质客户和扫码商户批量获客;强化链式微贷营销,通过“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方式,持续助力县域优质粮食工程发展,持续支持黄桃、小龙虾、金菊等江陵特色农业发展。

路径三:坚持提质增效,强化组织保障,“以精铸品”推动精细化发展。

细化存量贷款风险评估及定价管理规则、细化风险贷款“动态清零”和“集中清收”机制、细化网点简易核算和风控管理责任。在资产端,以“增收”为主线,落实资金转移定价,量化资金成本,严管风险成本,降低经营成本,持续提升资产收益;在负债端,以“降本”为主线,强化定价能力,带动成本下行;在风控端,坚持“稳健、审慎”,细化风控举措,全面提升资产质量。抓实“清廉农商行”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人才首位”,完善“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培育求真务实之风,树立共同价值追求,持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