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门市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天门市始终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实施基层党建提质聚力三年计划,抓紧抓实抓好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为全市打造“一城四基地”、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强化顶层设计,在拧紧责任链条上凝聚合力
一是系统谋划一盘棋。市委书记纪道清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制定《天门市2024年基层党建提质聚力重点工作清单》《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的实施办法》等6个文件,明确7个领域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确保抓有方向、干有目标、考有标尺。二是以上率下抓关键。市委书记纪道清带头落实“三个一”举措,亲自领题提高村干部待遇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项目,6次深入一线调研,带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出抓党建公开承诺、领办党建重点项目47个、建立党建联系点52处并打造成示范点,全市“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格局更加凸显。三是闭环管理强落实。推行工作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时效节点化“四化”工作路径和基层党建工作纪实制,切实压实党建责任。
二、抓实重点任务,在赋能高质量发展上汇聚动力
一是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抓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今年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7人、副职干部115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新增350万元提升村干部待遇,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十堰、襄阳等地学习,对205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业务培训2次。二是聚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市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市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挥部,组建综合协调、“三资”清理、项目推进和产业发展等4个工作专班,明确14个市直职能部门工作职责,通过全面加强“三资”运营管理、深挖土地资源推动土地流转、探索村企联动发展风电光伏产业、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服务实体等多元发展路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27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预计年底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的村将超过80%。三是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从严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11月下旬全面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全覆盖。严格落实新发展党员纳新、转正前市级政治联审和党员档案集中专审,今年新发展党员622人。组建专班开展为期3个月的党员队伍建设突出问题排查整顿,相关问题已初步完成整改。四是统筹抓好各领域党建工作。强化“两企三新”党建攻坚力度,有效解决物业小区“门难进”问题,拓展暖蜂驿站服务功能,推动湖北红日子扎实开展“政治功能强、组织功能强、服务发展强”党组织创建。持续开展政治型、示范型、服务型、清廉型“四型”机关创建,大力开展国有企业政治引领力强、凝聚保障力强、改革创新力强、推动发展力强“四强党组织”建设,稳步实施“红烛先锋、红星少年”计划,不断深化“医心向党、健康为民”行动。
三、擦亮工作特色,在突出示范带动上彰显活力
一是运用“四事工作法”办好村级“十件实事”。结合深化“四下基层”和共同缔造,持续在村(社区)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办好十件实事”活动,推广党员干部上门问事、党员群众大会议事、党支部带头干事、群众全过程参与评事的“四事工作法”,做到实事提出前充分征求民情民意、实事推进中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实事落地后组织群众评价,切实将群众“需求清单”变成村级“实事清单”、干部“履职清单”、党群“共建清单”、惠民“成效清单”,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今年621个村(社区)完成民生实事6245件。二是创新“党日活动+”模式。坚持分类指导、学做结合,根据部门职能、支部类别、党员需求,在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民主议事”,在机关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联企服务”,在“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支部创建”,彰显支部特色、服务中心大局、提升活动实效。探索推行先进支部典型示范观摩、上级党组织列席督促指导、属地党委提级调度会审等制度,形成学有标杆、做有载体、改有督促的整体效应。三是综合施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市委倒排确定2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抽调市直单位力量组建22个工作专班采取“一走遍四必谈五必访”方式,深入湾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共摸排问题170余个,逐村形成问题清单和调研报告,“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重点从基层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三资”管理、基础设施升级、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综合施策打好整顿“组合拳”,先后整合资金300余万元、项目34个解决软弱涣散村民生实事,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四是持续擦亮荣誉书记品牌。持续实施农村“123”人才工程,选聘733名荣誉书记(发展顾问)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践行“五员”、做实“五个一”,有效实现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为乡村振兴注入“一池春水”。蒋场镇饶场村荣誉书记廖启元,每年回村举办“回乡节”为村级筹集发展资金,为村干部提供待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