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加强基层地网建设 推动省级平台引流 2024年11月29日

黄梅县供销社

今年以来,黄梅县供销社坚持供应链思维、平台化服务,加快构建城乡供应链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和服务全省供销服务“三农”一张网。

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一是推进县级平台做实。组建黄梅供销集团,成立省市县三级供销社持股的黄梅合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黄梅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农资(日用品)集采集配、调度农业社会化生产和整合资源政策的平台枢纽功能。采取“1集团公司+2平台公司”的组织构架,市场化选聘经营团队,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真正实现“社企分开、独立运营”。二是推进镇级社升级。对镇级社进行提质增效,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契合度较高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乡村合作公司、农村经营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进行产权、业务和服务融合,打造成有资产、有业务、有社员、有能人、有制度、有服务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乡镇基层社。目前,建成镇级基层社13个,其中打造标杆社1个。三是推进村级社改造。因地制宜、分类改造村级服务社,针对经营较好的村级综合服务社,除经营好日用品外,重点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订单生产和村级社农业自营生产上下功夫。如苦竹乡牛牧山村综合服务社,整理流转农田400余亩,通过与乡供销社签订供销订单合同(种子农资由乡社提供,稻谷留给村社集体),每亩纯收益300元、净收益12万元。社员不仅有地租收益,同时还有劳动分红和收益分红,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新的收益;针对经营一般的村级综合服务社,重点通过拓展化肥、虾料销售带动农业生产经营。同时借鉴使用积分制,将人居环境和共同缔造有机结合,实行积分奖励。

推动省平台引流地推。一是线上引流。粮油链,借助省社供销荆选电商平台建设黄梅特产馆,组织市场主体对农产品进行“三品一标”改造,选取150多个土特产品入驻,实现平台销售2000多万元。全面链接省“城乡e链”平台、市“i黄冈”惠农平台,将县乡村三级供销队伍、产品、服务串联在一起,实现“群众线上下单、平台汇集订单、合作主体线下服务”。截至目前,入驻企业65家、收录商品73种,形成有效订单461单,累计销售总额65146元。二是线下承接。农产品链,持续拓展“黄梅时节”公共品牌,推动“一镇一电商”“一中心村一电商”建设,建成15个村级直播间、8个镇级地标优品直播间,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5000多万元;农资链,链接省农资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推进集采集配,累计销售化肥1200吨,农户节省成本150元/吨;日用品链,引入省社集采集配供应链公司,集采集配粮油、水饮、日化等日用品消费品304种,售价比市场便宜10%左右,集采销售额达189万元。

下一步,黄梅县供销社将提升供销网络运营能力。县级层面,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迅速组建县供销集团运营团队,做好清产核资、确权办证,开展好市场运作、资产融资、资本监管等业务,强化对改革的牵引支撑作用。乡镇层面,争取农业农村部门重视支持,统筹实施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双季稻示范、油菜轮作扩种等涉农项目向镇级社倾斜,做实做强乡镇农业服务公司。村级层面,针对性培养一批专营人员,在现有5项基本业务基础上,通过8项政策(做实实缴资本、提供信誉担保、涉农项目支持)的扶持落地,保证收支平衡、正常运转。

拓宽惠农联农带农路径。加强区域内合作共建,探索开展“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建设,承担快递进村项目,以农民入社、整村团购等方式提升农资销售渠道、降低种地成本。积极推动土地入社,发展订单生产,提高村级社自营收入和分红能力。盘活闲置资源,培植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带领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