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供销社
枝江市供销社坚持“用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以平台化方式办企业”,围绕“1151N”行动方案,全力推进供销综合改革工作。
一、出台“1151N”行动方案
“1”:组建枝江供销集团。2023年12月6日,枝江供销集团挂牌运营,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5家、参股企业11家。
“1”:搭建枝江城乡供应链一体化网络平台。建成县(市)域数字供销运营中心,2024年4月入驻市电商产业园并挂牌运行。
“5”:建立农资、粮油、农特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五个产业链。
“1”:设立枝江供销乡村振兴基金。2023年10月以来,已累计投入42.5万元。
“N”:明确市供销社农资、粮油、应急物资储备及其他公益性保障等职能,确保储备保障全部到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凝聚改革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供销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周碰头”工作机制,先后19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议,及时调度、统筹推进改革工作。
(二)坚持全域覆盖,建成一个体系。通过“镇村一体”推进模式,实现全市8个镇、176个村供销社组织经营体系全覆盖。一是重构组织体系。镇级整合镇供销社、镇农服公司、镇农合联资源,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管理;村级整合村供销社、村股经社,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二是重建经营体系。由镇供销社、各村股经社、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镇级农服公司,村级按镇供销社、村股经社2:8的股份比例开展合作。
(三)坚持改革赋能,建好一个平台。一是组建枝江供销集团。枝江供销集团下设九野、天茂等供应链公司,分别承担全市农资农服、粮油等服务职能。二是成立县域数字中心。主要开展农资集采集配、农产品上行等服务。目前,线上入社5.9万户。三是积极对接“天网”。链入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拓展“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通道。
(四)坚持为农服务,打造N个供应链。一是农资服务链。与省农资集团合资成立枝江九野农业服务公司,今年以来通过集采集配销售化肥5000余吨,为农降本157.2万元。二是粮油服务链。打造从“一颗种”到“一粒米”的全产业服务链,重点扶持楚穗香、天韵米业等主体。累计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全过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9.05万亩,降本240元/亩。三是农特产品供应链。以公共品牌“枝滋有味”为引领,带动枝江玛瑙米、百里洲砂梨等入驻供销荆选等平台,累计销售达8.1亿元。四是再生资源链。以隆誉再生资源公司为载体,引进主体并投资600万元开展汽车拆解业务,并合作成立再生资源县级分拣中心。五是服务日用品链。建立供销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稳步推进“互联网+集采集配+社会物流”日用品链模式,帮助农民降低生活成本10%以上。六是金融服务链。深化农村合作金融,今年共办理涉农担保贷款287笔、2.4亿元。
(五)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一套机制。坚持产业带动、服务驱动、利益联动紧密结合,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改革机制。一是把农民凝聚到产业。围绕“米果菜、猪牛鱼”六大特色产业,由社有企业(枝江供销集团等)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基础上,以“入社有奖励、质量有保障、价格有优惠、年终有分红”机制,把分散的农民联结到主导产业上。二是把服务融入生产。坚持“联结到户、服务到户”,推行“基层社+合作社+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模式,逐步做强做实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三是把利益联结到农户。创新建立“721”利益分配模式(收益由村供销社、镇农服公司、市供销集团按7:2:1比例共享)和联农带农机制,将供应链运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收益反哺基层组织和基层社员,实现资源统筹、多方联动、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