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推进“四个一体化”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024年11月29日

随县供销社

近年来,随县供销社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宗旨,坚持以系统思维谋划基层组织建设,以“县基一体化”理念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网五链”建设成势成效。

一、资产管理一体化,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及会计核算中心,有序推动所辖基层社及出资企业共25个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实行统一记账、统一核算。

二是分类盘活社有资产。制定出台全县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抢抓政策机遇,因时因地制宜,推动社有资产盘活。通过联建乡镇为农服务新平台,实现供销社位于集镇的老旧房产改造翻新达1万余平方米,采取“用、售、租、融”等措施予以处置,盘活原“双代店”老旧房产860余万元。

二、网络建设一体化,夯实“一网”基础

一是推进“村社共建”试点。按照“村集体+供销社+农户”模式,试点打造集“一网五链”于一体的村级基层社,探索建立“农民入股、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的联农带农机制,吸引3.2万户农民入社,实现“村里有收入,村民有钱赚,供销有发展”。

二是推进镇级社升级。在实现乡镇基层社覆盖率100%的同时,对镇级社进行提质增效,打造成有资产、有业务、有社员、有能人、有制度和服务功能较全、社会形象较好、可持续发展的乡镇供销社,80%的基层社达到了“四有”建设标准。

三是推进县级平台做实。由县供销集团牵头,组织有条件的16家基层社,共同出资400万元成立合伙企业,入股县城乡供应链公司,并与省农服集团、市供销集团供应链公司共同成立县级农资农服公司,县级集采集配中心、2个县级共配中心、16家镇级供销综合超市、281家村级社、393个“邮快”村级站点、1000余个服务网点等整合成“一张网”。

三、业务经营一体化,促进“五链”起势见效

一是做优粮油(农服)链。16个基层社被省社批准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主体,聚焦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及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开展“耕种防收”土地托管服务,去年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13.43万亩。

二是做优农资链。链接省农资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镇村级经营网点,开展“村社共建 农资直供”及“城乡e链”农资团购活动,年累计集采集配化肥2.8万吨、农药50吨、种子15万公斤。

三是做优日用消费品链。引进湖北领航、随州双佳等供应链企业或商贸公司,整合42台配送车辆和297个镇村网点,高效集采集配100多种日用消费品,销售价格平均降低8%。

四是做优再生资源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推动“两网融合”,同步拓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业务。目前,累计回收废旧农机1000余辆、再生资源4300多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40%。

五是做优特色产业链。通过供销荆选、抖音、视频号、京东等平台,开展助农直播带货、电商直播培训及竞赛活动,累计线上线下销售香稻、香菇、泡泡青等特色农产品达300余种、5300余单。

四、人员调配一体化,打造“三农”服务队伍

一是强化考查考核效果。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由县社统一考察任免基层社负责人,统一组织对基层社的年度业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基层社法定代表人实行奖优罚劣,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

二是探索挂任兼任试点。采取由县供销集团牵头成立托管经营工作团队及选派得力人员挂任(兼任)“两有两薄弱”(资产经营有潜力、业务经营有市场,服务带动力薄弱、经营管理力量薄弱)基层社主要负责人,开展托管经营试点,提升管理及经营服务能力。

三是优化选人用人方式。研究制定了全系统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对所属企业、基层社用工实行“规模控制、资格审查、备案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支持新型农业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加入供销社队伍,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供销社主任,加强供销社“两支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