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供销社
孝昌县供销社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供应链服务平台上找突破,着力让供销社活起来、转起来,实现从“守摊子”到“挑担子”的转变,让老供销焕发新活力。
一、把环境优起来,让供销既有位更有为
一是在改革谋划上有安排。孝昌县委、县政府把供销社综合改革作为实施强县工程的重要抓手,将供销社综合改革纳入全县供应链体系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考核内容,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有动作。结合供销改革需要,从重点乡镇、重要部门调任4名干部充实领导班子;通过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录等方式,从双一流院校引入专业型人才5名,补充机关骨干力量,供销队伍年龄结构大为改善,为综合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是在平台建设上有场地。将城乡供应链平台纳入县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规划,提供200亩工业园区用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商、物、资、信”四流合一的供应链园区。无偿提供县电商产业园场地、乡镇闲置场所,用于城乡供应链运营中心、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运营。
四是在职能保障上有资金。整合项目资源,注入财政资金300万元设立供销乡村振兴基金,列支城乡供应链平台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资金139万元;推动供销社与农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5000万元。
二、把平台搭起来,让供销既有名更有实
搭建县级供应链平台。组建孝昌供销集团,通过省市县三方持股、引入社会资本、能人大户,分类构建“一网五链”。其中,与省市农服公司组建2家农服公司,共同建设1300亩省级土地托管示范基地,共同打造粮油和农资供应链平台;引进孝昌优品、悟乡村等电商企业,组建“澴优供”供应链公司,搭建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供应链平台;独资成立孝昌县欣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搭建再生资源供应链平台。同时,建成孝昌城乡供应链运营中心,为4家供应链企业提供运营场地,统筹推进“一网五链”。
做实基层为农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百县百社质量提升工程”,累计投入120余万元,采取延伸服务、资产盘活、托管带动、开放办社等措施,新建镇、村供销社14家,改造升级乡镇供销社6家、村级综合服务社187家。探索完善基层社运营机制,分类建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打造基层社服务阵地,完善农产品和日用品销售、农资储备供应、农机作业等功能。通过“基层社+村集体+农户”三方持股,推动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等业务下沉,吸纳1万余农户入社。
三、把服务做起来,让供销既姓农更为农
一是做优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13个乡镇供销社、6个“三农”服务中心、18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整合15家农机合作社、3家粮食烘干加工企业、4个智能化育秧工厂,采取“村集体宣传+基地示范+农户参与+中心托管”模式,提供育、耕、种、防、收、加等社会化服务,推动粮油供应链平台成势见效。目前,全县服务面积30余万亩、土地托管覆盖率50%以上,惠及120余个村(社区)、5万余户农户。
二是做强农产品上行服务。发挥供销渠道和网络优势,探索“供销优品超市+孝昌优品品牌”模式,促进农产品上行、助力农民增收。依托景区游客中心、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等网点,链接太子米、鲜果、绿茶等特色产业基地77.4万亩,建设供销优品超市。依托“澴优供”供应链公司,采取“1+13+N”品牌共建模式,打造“孝昌优品”品牌。目前,利用“832平台”、供销荆选、抖音等平台,累计销售1.6亿余元。
三是做好农资集采直供服务。落实淡季化肥储备政策,储备供应各类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1.8万余吨。依托省农资集团,对接全县61个农资经营网点,精准掌握基层采购需求,通过“村集单、县集配、市集力、省集采”,提升议价能力、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农资直送,同类型化肥每包优惠10元以上,采购综合成本每吨降低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