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江口村道路两旁,朵朵野花悄然绽放,树梢上的嫩芽探出春意。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村党支部委员赵大会忙着赶回家打理橘林。
从渔民到柑橘专家,赵大会是凉水河镇远近闻名的“多面全才”。
2014年,丹江口市取缔网箱养殖,赵大会从“靠水吃水”转为“靠山吃山”,将家中几棵老橘树发展成20多亩的橘林,种植特早熟“大分4号”、早熟“兴津”及普通蜜橘等多个品种。“前年产量10万斤,去年虽然只有3万多斤,但价格涨了,还是赚了四五万元。”
江口村位于汉江、丹江交汇处,拥有约5100亩橘林。从1963年试种柑橘至今,全村几乎户户种橘,年产量超2000万斤,年产值超1000万元。
“去年橘子卖到近两元一斤,供不应求!”村党支部书记詹国栋自豪地说,初夏柑橘疏下的果还可制成青柑茶,进一步增加收入。除了柑橘,江口村民还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副业。
村民叶应兴每年种橘收入六七万元,闲暇时抓蜈蚣入药,一条能卖五六元。“我们这里交通方便,副业也能赚零花钱。”他满脸幸福。
“中华药库”武当山脚下,汉江、丹江两江交汇处,南水北调发源地丹江口库区水岸边,漫山遍野的橘林下,江口村人,挥洒汗水绘就幸福生活新愿景。(记者 雷楠 通讯员 张斌 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