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以梦作舟,追风而行 2025年03月08日

仙桃市彭场中学八(7)班 郭康栋 指导老师 赵艳丽

微风抚过光影,吹动书屋的珠帘。我透过斑驳的阳光,抚摸着那一行行小字,不禁忆起往昔……

“妈妈,这两只小猪可真笨哪!这不是生怕大灰狼吃不了它吗?”我拿着一本童话书翻了又翻,不解地问妈妈。“是呀……”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丢下手里的《三只小猪》,一蹦一跳地走了出去,畅游在温暖的阳光之中。那便是我自由自在的童年读书生活。

小小的我在各种童话故事里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慢慢长大,阅读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滋养。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读历史类的书。

持书在手,那些远古部落、辉煌宫殿、塞外战场、集市巷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常常在我面前展开——从三皇五帝到大禹治水,从商汤灭夏到春秋战国,各路先贤为理想前赴后继。孔丘为恢复周礼,周游各国却无望而归,遂作《春秋》;屈原欲复兴楚国却被放逐,乃赋《离骚》,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韩非推广法家理论却被小人诬告,被秦国弃之如敝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们没有倒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读历史,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伟大的理想。

然而我想:有远大的理想,还需有实际的行动。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用行动诠释了他的雄才大略,开拓大汉疆域,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迫其远遁,实现了他的大国理想。然而,慨叹“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的皇叔刘玄德,心怀光复汉室的理想,重用贤臣良将开创三国鼎立局面,却因夷陵之战被迫下场,终未能实现抱负,令人扼腕叹息。可见,有时就算付诸实践也避免不了失败,人的一生悲欢离合,有太多遗憾。

“开元盛世”如此璀璨,从“春风得意马蹄疾”到“直挂云帆济沧海”;从“会当凌绝顶”再到“千树万树梨花开”;安史之乱如一场暴风骤雨,摧毁了盛世繁华;从“百年多病独登台”到“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唐后至五代十国早就不复往日光景。试问:“往事知多少?”他们走过一路繁华,越过万水千山,“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不是能轻松办到的,是万万人用鲜血与汗水堆砌而成的。“浮舟沧海,立马昆仑”,这是先贤们贯彻始终的理想。

窗外万盏灯火亮于天地间,我们不过是这芸芸众生的一员罢了,何谈理想?

读《苏东坡传》,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万物与生命亘古不灭,人不过如沧海一粟,凡事皆有归属,而自己不该有的为何要强求呢?只为理想,即使无法流芳千古,也要献上自己那份微薄的力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没什么可惜的,且就随风去吧,只要尽力而为即可。苏轼告诉了我什么是豁达与坚强。

一本《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列强侵犯,战火连连不休,而中国人民一直在探寻那条救国救民之路。或许会有失败,但一切未有定数,孙中山临终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的,理想是不会轻易实现的。但努力拼搏,奋勇向上,就一定会有成果。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五四运动到万里长征,从七七事变到西昌战役,无数先辈为理想倒在战场上,即使他们没有名字,也仍以无畏英勇之姿搏国泰民安之世。多少泪、多少汗、多少血!是这些革命先辈告诉了我:理想绝不是空想。

纵观今日之中国,以全球第二的GDP傲然挺立于世界之林,从“邱小姐”到北斗导航,中国梦早已“东风夜放花千树”。试问今日之我们,梦何在?答曰:为中国之富强而读书!

以史鉴今,吾辈当自强!我关上书,缓缓抬头,远方红日初升,东方的雄狮已然崛起。新时代的我们当以梦作舟,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追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