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大学生给鸟儿设计“家”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通讯员程钢、朱姝)什么样的“家”既漂亮,鸟儿又喜欢?近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2名大二学生将各自设计、制作的“艺术鸟巢”摆在桌上,请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点评。
结合该校林中不同鸟的特性,颜军对一些设计表达了赞赏,认为其特别适合麻雀、山雀、鹊鸲等那些习惯利用现成树洞进行繁殖的鸟类;但同时指出,某些设计在细节上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入口的大小和安全防护措施还需进一步改进,以增加鸟巢对鸟类的吸引力。
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些艺术鸟巢将在近期被安置到校园的树木上,并将安装红外线相机进行观察记录,看看小鸟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住所。
由于城区树林中很难找到枯树、倒树,一些依赖树洞生存的鸟儿纷纷飞向居民区,寻找建筑物的缝隙、墙洞、空调管道,甚至阳台的花盆筑巢繁殖。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大学生设计的“艺术鸟巢”受到鸟类欢迎,这对保护鸟类、增强公众的爱鸟护鸟意识大有好处。
襄阳
湿地水鸟舞翩跹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通讯员孔红霞、陈赛娥、赵重宇)湖北省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襄阳启动。近年来,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护鸟成绩单亮眼。截至2024年底,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已记录鸟类2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黑鹳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棉凫、水雉等42种。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新发现鸟类36种,越冬水鸟总量突破1.1万只。
近年来,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1300多亩湿地修复,种植水源涵养植物及鸟类食源植物,铲除外来有害生物。通过专业清漂公司常态化作业,年均清理处置漂浮物超过200吨,保障水城生态安全。创新采用“智能监控+人工巡护”双重管护模式,建成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年均开展水上巡护超过150次。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开展的鸟类环志工作中,一只佩戴追踪器的绿翅鸭已迁徙至北极圈内的俄罗斯雅库特地区,印证了湿地作为候鸟迁徙驿站的重要作用。
本届“爱鸟周”通过科普展览、观鸟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唤起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咸宁
28只鸟儿重返蓝天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通讯员黄柱、张晏山)4月1日,咸宁市林业局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爱鸟周”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将28只山斑鸠、斑嘴鸭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放归自然。这些小动物们在短暂的停顿后,迅速振翅高飞,消失在蓝天白云之间。
此次放生的野生鸟类大多因受伤或迷路被救助,经咸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精心治疗,均已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此次放生活动不仅为它们提供了重新回归自然的机会,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展板,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工作人员向市民们发放了宣传资料,讲解鸟类保护知识及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爱鸟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近年来,咸宁市不断加大对非法捕猎野生动物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执法检查、设立举报热线、开展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织密保护野生动物的“法网”。“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保护生态平衡,更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咸宁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自觉抵制非法捕猎行为,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宜昌
成群灰鹤入眼来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通讯员舒仁庆、王建凯)近日,在宜昌市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峡坝区截流纪念园等地,观鸟爱好者陆续监测到近千只灰鹤栖息、觅食。灰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及农田地带。宜昌地处鄂西水鸟迁徙通道,近年来全面推进长江宜昌段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打造了沿江自然风光带和一批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
为进一步改善鸟类栖息环境,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大力实施“智慧鸟巢”工程。沿湿地生态廊道,公园科学设置了26个仿生人工巢箱,其中20个配备了摄像监控设备。这些巢箱具备自动记录、自动存储、APP远程无线查看及外接电源充电等功能,为鸟类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此外,宜昌市首个观鸟基地已在三峡植物园揭牌。三峡植物园被誉为“三峡库区的植物宝库”,不仅珍稀植物种类丰富,而且鸟类资源多样性好,近两年监测鸟类10目33科64种,特别是连续三年观测到橙腹叶鹎在植物园栖息停歇,最多时观测到6只在同一区域出现。
十堰
受伤黑天鹅获救助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通讯员黄太龙、谈捷、李镇海)近日,十堰市郧阳区林业局野生动物救护站接到热心群众电话,称在茶店镇蔡家岭村庄子沟河边发现一只受伤黑天鹅。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对其伤口进行消毒止血,用夹板固定伤腿,随后将其转移至郧阳区野生动物救护站。目前,受伤黑天鹅除右腿骨折外,无其他损伤,精神状态已好转。郧阳区野生动物救护站将对黑天鹅进行为期2个月的抗感染治疗、营养补充和渐进式飞行训练,并择时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