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黄琪)近日,随着260余万元资金划入红安农商行账户,历时两年攻坚的某包装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案画上圆满句号,这是该行“执行转破产”的首例成功案例。
时间回溯至2018年,经营良好的某包装公司因流动资金需求,向红安农商行申请300万元贷款。受市场环境变化及经营策略失误影响,企业在贷款到期前经营状况急转直下,最终完全丧失还款能力,贷款逾期风险急剧攀升。
红安农商行第一时间启动清收机制,多次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催款,但收效甚微。由于该企业前期盲目扩张涉及大量民间融资,涉诉案件较多,已无实际偿付能力。虽经法院判决支持债权主张,但2023年申请强制执行时再度遇阻:抵押厂房两次网拍均流拍,资产价值持续缩水;拟对企业法定代表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对方却因突发疾病离世,信用惩戒被迫终止。
“当时这笔贷款已被列入高风险名单,常规清收手段几乎用尽。”经办客户经理坦言。2024年初,红安农商行决定尝试“执转破”模式,向法院提交企业破产清算申请,推动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债权公平清偿。
该行迅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系统梳理贷款合同、诉讼文书等资料,夯实证据基础;同时加强与法院常态化沟通,争取司法支持。法院受理后指定专业破产管理人,对企业资产开展全面清查、评估与审计。红安农商行全程深度参与,配合核对债权明细,对资产处置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年10月,该公司破产清算案财产分配方案获法院裁定认可,红安农商行的债权被认定为优先债权。在资产处置阶段,该行主动提供拍卖信息支持,推荐优质竞买人成功摘牌。
今年6月,260余万元顺利到账,这笔曾被视为“坏账”的贷款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