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梅雯倩 通讯员 袁平 岳黎
立秋时节,行走在夷陵城乡,目光所及皆是新景——
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河道碧水蜿蜒、道旁花木扶疏……
一场以”净、绿、美、序”为目标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仅改变了环境的“面子”,更夯实了民生的“里子”。
从城镇到乡村,从硬件改造到生态修复,不断擦亮“山水夷陵”的幸福底色。
日前,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在夷陵区蹲点调研,沉浸式感受美丽乡村的蝶变。
龙泉镇罗家畈村
村里有了八戒馆
餐馆、酒馆、茶馆,你听说过八戒馆吗?
在龙泉镇罗家畈村,一处名为“八戒馆”的农耕文化空间火爆出圈。
由传统猪舍改造而来,土砖色的外墙,在丛丛菊花的映衬下,尽显雅致。墙上展出的古老农具既是装饰,也是农耕科普课堂。
八戒馆的业主,正是村民李华芳家养的几头猪,馆内整洁干净,它们过得悠闲自在。
过去,村里的猪圈总是脏、乱、臭,低矮的棚子、泥泞的地面,夏天蚊蝇乱飞,味道冲鼻。如今,破损的旧猪圈摇身变成雅致的新空间,八戒馆成了不少城里人争相打卡的网红点。
“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我干脆给猪娃们搭建更舒适的窝。以前,一天扫3次圈,现在,环境好了,猪不生病、长得还快。出栏后每头肯定能多卖钱。”李华芳笑着说。
改变,来自村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2024年,罗家畈村收集大伙儿的心愿单:“我希望村道两旁多种鲜花”“我认为要清理墙上的乱贴乱画”“我想把养鸡舍改造成小花园”。环境整治,成为高频词。
“群众想的事,就是村里要干的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春语气坚定。
李华芳家所在的片区即被确认为首批改造地。
“既然是首批改造,那我们得做出个样板来。”邻居杜阳林也积极参与进来。
他家屋旁有一口废弃的堰塘,位于村组路的入口,常年杂草丛生,既不美观也无用处。
原本准备将这块地恢复种田,得知附近只有这一处池塘后,他当即决定拆田修塘,做成水利景观,供乡亲们戏水休闲。
如今,花园式的池塘已经建成,石头桌凳一应俱全。更令大伙儿惊喜的是,杜阳林不仅贡献出原本计划种田的堰塘,还拆除了池塘旁的柴火房,几平米的地方摇身变成转角花园,与堰塘相得益彰,景观层次更加丰富。
如今,漫步通村公路,一步一景,农家小洋楼次第排列,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沿途鲜花盛放,脆李压弯枝头,“刘一桌”农家乐、“邵家小院”赚足行人眼球。
大伙齐心将心愿清单变成村居实景,“我来出份力,打扮我的家”成为罗家畈村民的共识。
鸦鹊岭镇金和村
孙子爱回爷爷家
暑假前夕,鸦鹊岭镇金和村村民杨文满忙着在家准备孙子爱吃的菜,孙子要来村里过暑假,最令他开心。
近年来,每逢假期,孙子便回到村里看望他,爷孙俩常在村里散步,在家门口的和美亭里纳凉。
和美亭前身是个猪圈,臭味刺鼻,污染了门前的河流不说,恶劣的环境让杨文满的孙子不愿回村,回来了也待不住。
“每到假期,总盼着他回来看我,可他不愿意回,嫌猪圈味道大。养猪也是家庭的一份收入,丢弃也可惜。”杨文满一直下不了整治猪圈的决心。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俊语重心长:“老杨,环境不好,孙子不想回,你也不开心,不如把屋前屋后整理一番。”
杨文满咬咬牙,动手拆了猪圈,在村里的帮助下原地新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和美亭。邻居们捐出老物件,把亭子装点得古色古香。
“家门口有这样一个休闲地,像公园一样,真不错。”如今,看着自家门口环境优美人气旺,杨文满由衷高兴。妻子被安排在村组企业食堂打工,自己走街串巷兼职文艺演出,日子别提多舒坦。
金和村,蔬菜产业明星村。平整的柏油路、别具特色的蔬菜大棚、花园式民居,干净、美丽。
5年前,垃圾多、扯皮多、不稳定因素多,“三多村”的名号也曾“声名远扬”。
“产业有基础,环境更不能落后!”杨俊下决心,带领村民改善村容村貌。
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拆房。杨俊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可更多个“杨文满”冒出来了——
覃好菊家在村道拐弯处,也是金和村进出要道。20多年前,她从原房主手上购置房屋时,长约30米的院墙就伫立于此。
墙面斑驳不堪、道路视线受阻。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说拆就拆。覃好菊请村干部一起将院墙拆除,借着村里蔬菜产业的东风,在这片地里倒腾出一个精品菜园,蔬菜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乐天溪镇王家坪村
泼天流量接住了
乐天乐天溪镇王家坪村,通往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两个5A级风景区,G348公路、王金路、仙湖路三条旅游公路穿村而过。
正值旅游高峰,该村G348沿线西陵峡服务区的兴隆农庄座无虚席——白墙黛瓦的农舍、别致的木亭,飞檐翘角与红色灯笼相映成趣。
今年3月,民宿主理人郑道波花2万元做景观小品。远远望去,房屋规整精致、景观特色鲜明。
“‘五一’假期,创下一天50多桌的接待纪录,改造后同期收入增加了四五万元,这钱花得真值!”郑道波难掩兴奋。
与其他村不同,王家坪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不在拆,而在建。近年来,旅游名镇乐天溪实行景观小品改造工程,统一规划旅游公路沿线村民房前屋后小景观,并称之为“景观小品”。
从前,村里环境整治只要求9个字“扫干净、收通豁、码整齐”,现在,“景观小品”更精巧美观,与山水“大风景”相互呼应。
王家坪村是全镇首个实施“景观小品”的村,而兴隆农庄又在全村率先实践。
兴隆农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周围的川菜馆、民宿纷纷行动,建造各自房前屋后的景观小品。
如今,沿峡江而上,王家坪村公路两旁干净整洁,百余家民宿错落有致。
“沿G348公路,可以打卡听风谷、明月台等网红景点。山水是‘大风景’,沿途的景观小品则是‘小确幸’。”游客纷纷为沿途美景点赞。
从旅游过境地变目的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登科说:“我们村必须接住网红公路的泼天流量,优化旅游公路两旁的环境景致,将‘流量’变‘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