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嘉鱼 一场蔬菜盛宴 2025年10月29日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王丰风 杨雄 龙钰

长江水清甜,嘉鱼蔬菜鲜。

霜降时节,咸宁市蔬菜行业协会成立,吸纳121家会员企业。

咸宁市、嘉鱼县两级联动,蔬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推动蔬菜产业从“单打独斗”向“集群发展”跃升。40家采购商、生产商及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涵盖品牌授权、出口贸易、深加工等领域,总金额达42.95亿元。

参加这场蔬菜产业的盛会,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记下手账:

品牌标识“蔬菜叶片+鱼形”的设计引发关注。渐变绿色象征长江冲积土壤的生态滋养,亮橙色寓意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升华。咸宁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解读:“这一设计既体现嘉鱼‘鱼米之乡’的地域特色,也暗含‘从种子到舌尖’的品质承诺。”

技术标准发布。与省农科院合作制定的《甘蓝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要求,从播种密度(每亩3000株)、施肥配比(氮磷钾比例1:0.5:1.2)到采收周期(冬季45天、夏季30天)均实现量化管理;追溯体系建立。湖北嘉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pH值、温湿度等12项指标,数据上传至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认证突破。嘉鱼县已有2家企业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家余富德”牌9个绿色品种直供港澳及大湾区核心城市,产品合格率保持100%;品牌授权。嘉珍农业、国美食品等9家企业获“嘉鱼蔬菜”公用品牌使用权,承诺执行统一品种、农资、技术、检测、包装的“五统一”标准。

跨境合作。上海元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嘉鱼县签订1.2亿元西蓝花出口订单,主打“低糖高纤维”差异化卖点;科技赋能。江苏绿港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集成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无人机巡检等功能,现场演示手机远程操控水肥系统的场景;国企联动。湖北农发集团推出“楚小田”平台,目前嘉鱼莲藕全线上架,成为线上主推单品;线下“20200”门店是嘉鱼蔬菜进入武汉都市圈的实体桥梁,计划在武汉重点社区“楚小田”门店设“嘉鱼蔬菜专柜”,契合“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通从基地到社区的快速通道。

品种创新的“中国芯”突破。在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嘉鱼县成功选育“思特丹”甘蓝品种,“绿玉”“392”等新品种蓄势待发,与其合作的金润公司还储存着200多个甘蓝“芯片”。

技术革新的“智慧密码”。在嘉鱼县蔬菜科技示范园,省农科院驻嘉鱼蔬菜产业研究院博士刘志雄介绍:“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调节光照强度(2万—3万Lux)、湿度(75%—85%)和EC值(0.8—1.2mS/cm),育苗周期缩短30%,成活率高达98%。”目前全县已实现近4亿株次蔬菜集约化育苗,覆盖可移栽面积近15万亩。

模式创新的“联农带农”实践。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雄带着2000余户菜农直闯大湾区:“我们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精深加工产业链成势见效。湖北嘉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在潘家湾镇畈湖村新建3条蔬菜深加工生产线,蔬菜烘干机、冷却炉、切割机、色选机等自动生产设备10余台(套);湖北联创“吃干榨尽”一粒莲子,椒盐、原味、香辣味莲子脆更是成为网商抢手单品;湖北嘉珍藕带系列产品成为天猫爆品,电商购物节上一度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