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4日

2022年湖北省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结果

检验人员对稻谷质量和品质进行检测。

稻谷田间采样。

为全面及时掌握2022年新收获粮食质量品质状况,有效服务粮食企业收购,推介优良品种,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工作部署,省粮食局在全省17个市(州)的85个粮食生产县(市、区)组织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共采集样品3336个,其中优质或优良品种粮食样品995个,并依据相应粮食国家标准,对质量和主要优质品质指标进行了检验和判定,调查和测报结果如下:

2022年7月中旬以来,我省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中晚籼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总体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出糙率、整精米率降低。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等及以上的比例为85.1%,较上年降低10.3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平均值为:出糙率76.8%、整精米率55.0%、垩白度5.4%、食味品质评分81分、直链淀粉含量16.6%、不完善粒含量2.6%。

品质测报采集样品涉及150个品种,主要有黄华占、荃优822、隆两优534、C两优华占、晶两优534、荃优丝苗、鄂中5号、晶两优华占、荃优607、泰优398等。根据《优质稻谷》国家标准判定,样品优质达标率为55.2%,较去年降低11.5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单项达标率分别为:整精米率91.7%、垩白度77.7%、食味品质98.9%、直链淀粉含量74.5%、不完善粒含量83.2%,影响中晚籼稻优质达标率的主要原因是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达标率偏低。

测报显示,黄华占、C两优华占、隆两优534、晶两优华占、鄂中5号、华夏香丝等优质达标率较高。县域范围内可选择2到3个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提高区域内优质稻谷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整体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等及以上的比例为82.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平均值为:出糙率76.4%、整精米率52.3%、垩白度20.1%、食味品质评分77分、直链淀粉含量21.7%、不完善粒含量4.3%。

品质测报采集样品涉及26个品种,主要有陵两优171、鄂早19、两优76、中早39、株两优3号等。根据《优质稻谷》国家标准判定,样品优质达标率为8.2%,较去年降低2.1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单项达标率分别为:整精米率89.8%、垩白度22.4%、食味品质87.8%、直链淀粉含量63.3%、不完善粒含量57.1%,影响早籼稻优质达标率的主要原因是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达标率偏低。

测报显示,早籼稻优质品种不多。我省早稻较适宜用作米粉条加工原料。

整体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等及以上的比例为83.4%,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平均值为:含油量40.3%、未熟粒含量2.2%、热损伤粒含量0.1%、芥酸含量9.3%。

品质测报采集样品涉及102个品种,主要为大地199、华油杂62、阳光2009等。根据《油菜籽》国家标准判定,符合低芥酸油菜籽标准的样品比例为45.8%,较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

测报显示,我省含油量高的低芥酸油菜籽品种有:华919、阳光2009、中油杂19、大地199、利油杂1号和华油杂62。

整体质量较去年有所上升,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等及以上的比例为89.2%,较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平均值为:容重776g/L、不完善粒含量5.9%、降落数值256s、粗蛋白质含量(以干基计)12.9%、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含量计)28.3%、面团稳定时间5.09min、沉淀指数30.2mL、面筋指数80.4%、烘焙品质评分68分。

品质测报采集样品涉及44个品种,主要有郑麦9023、西农979、郑麦136、泛麦8号等,白色硬质小麦比例占68%以上。根据《优质小麦强筋小麦》国家标准判定,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比例为4.1%,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主要品质指标单项达标率分别为:粗蛋白质30.6%、湿面筋含量36.7%、面团稳定时间10.2%。根据《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判定,达到弱筋小麦的样品比例为3.1%,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品质指标单项达标率分别为:粗蛋白质40.8%、湿面筋含量34.6%、面团稳定时间11.2%。面团稳定时间达标率低是优质达标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测报显示,我省小麦品质南北地区差异较大,鄂西北丘陵岗地优于平原湖区,郑麦9023种植面积较大,强筋小麦性状比较稳定。

整体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等及以上的比例为97.0%,较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平均值为:容重717g/L,粗脂肪(干基)含量4.1%、粗蛋白质(干基)含量9.9%、淀粉(干基)含量70.6%、不完善粒含量为3.9%。

品质测报采集样品涉及56个品种,主要品种有蠡玉16、康农玉108、宜单629、乐农79、利单5号、良玉99等。主要类型为黄玉米,占比87.7%。依据《高油玉米》国家标准判定,我省玉米均未达标,主要原因为粗脂肪(干基)含量未达到高油玉米(三等≥6.0%)要求。依据《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判定,达标率为96.3%,较去年降低1.6个百分点。依据《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家标准判定,达标率为82.7%,较去年降低16.2个百分点。

测报显示,我省玉米作为饲料用玉米和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有一定优势。

整体质量较好。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标准三等及以上的比例为73.0%,较上年降低9.5个百分点,含油率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平均值为:纯仁率69.3%、含油率47.8%、不完善粒含量3.8%。

--> 2023-02-04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10339.html 1 2022年湖北省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结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