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5日

护好清水惠万家

——我省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剪影

英山县西河中心水厂。

郧阳区青曲水厂。

东宝区子陵水厂。

远安县望家水厂。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福祉。去年,湖北省委将农村饮水提标升级补短板工程纳入省级重点实事项目清单。省水利厅党组同时也将农村饮水提标升级行动,列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七大行动”之一,并印发《省水利厅领导分片联系调研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方案》,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认真落实相关要求,推进全省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涌现出一批农村饮水提标升级成绩突出县市。

英山 高标准确保农村用水安全

“严格用高标准来确保农村用水安全。城乡供水一体化4个水厂中,西河中心和陶家河2个水厂已建成通水,百丈河水厂2021年7月初全面开工建设,2022年春节前投入使用,东河水厂2021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2月14日,英山县水利和湖泊局饮水办主任方伯寅介绍。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以来,英山县秉承老区精神,持续发力不停步。截至目前,建成大小农村集中水厂230余座,分散供水工程1169处。由于早期工程标准低,抵御风险能力弱;2019年,英山县夏秋连旱104天,全县3895户13696人遭受不同程度临时性饮水困难;2020年遭遇超四轮强降雨袭击,导致8.53万人临时性饮水困难。

为摆脱这一困境,英山县创造性谋划规模化供水新格局,即1座日供水5万吨、1座日供水2万吨和2座日供水1千吨的4座规模水厂为骨干的工程体系,将10个乡镇集中工程全部联通,使100%城镇居民和75%农村人口同饮一管水。对英山县篓子石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等全域旅游规划,唱响“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茶产业名片,推动现代中医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等县域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该县成立以县委常委、副县长为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指挥长的指挥部,水利、发改、城发集团、住建等22家职能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制定任务清单,压茬推进。

以创新体制机制融资。创新机制抓融资,剥离红山、孔坊、金铺、石镇等四个乡镇水利站管理的水厂,组建西河中心水厂,并以此为依托组建毕泉水务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注资超1亿元,担负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2020年8月,该公司划归英山县九昇城发集团,在农发行抵押申请贷款3亿元。开启农村供水“城乡联网、以乡供城”的模式,实现农村地区供水规模化发展,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

以战时状态推进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工程建设、统筹建设资金、加强施工协调等措施。县水利和湖泊局坚持进度、质量、安全一起抓,倒排工期,按月考核,每天报告、每周调度,协调解决各类难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科技赋能生产高标准水。不仅科学布局、精心施工,在供水调度、净化消毒、尾水处理上,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进智慧供水。如西河中心水厂建成管理调配系统,实现取水、制水、供水、管护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建成水量和色度、浑浊度、pH、余氯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体系,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成为湖北省制水工艺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水厂,水质达标率近100%。

东宝 探索“公办公营”模式

“大力创新管护机制,全面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监管、服务,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2月13日,荆门市东宝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说。

东宝区总人口32.81万人,农村人口17.1万人。共建有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32处,供水人口17万人;100人以下供水工程400处,供水人口0.12万人。东宝区明确由区城投公司为管理主体,统管32处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覆盖全县农村总人口的99.8%。

探索农村供水“公办公营”新机制。该区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东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通知》《东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东宝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等,明确由区城投公司为管理主体,出资2400余万元,回收并统一管理所有外包经营的8座水厂,组建东振水务公司,实行“公办公营”管理模式,配备30人的专业运营队伍,建立区级维修管护资金专账,变过去私人、集体等多元经营主体为国有企业统一运营,农村供水回归公益属性。该区还出台《东宝区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东宝区分散供水工程管理办法》《东宝区乡镇自来水厂运营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对东振水务公司、各水厂的业务指导、运营监管、矛盾协调、绩效考核等职责。东振水务公司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服务范围、水费收取和服务要求,从严加强水厂安全管理,形成一套全面系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作规范。

区水利和湖泊局每月对各水厂运营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工程使用及维护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跟踪督促落实。发改、水利、卫健、环保等部门,定期对各水厂开展水价、水质、水源保护等专项检查,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共同推进水厂管理工作。通过印发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及安饮政策宣传手册、在区人民政府网站公示公开监督电话和邮箱等方式,收集处理群众反馈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实现全方位、常态化监管。对全区30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建立3个重点保护区,实行台账管理,落实保护措施,确保水源清洁安全。在东振水务有限公司,成立10人的供水应急处置队伍,配备救援车辆和设备,并设立“2321719”服务热线,24小时在线值守。在乡镇,实行供水服务窗口进驻乡镇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开户、水费缴纳、供水管道维修申报等业务。在行政村,拿出1个公益性岗位设置供水管理员岗,负责抄表到户、供水管网日常巡护等工作。

工程体系布局优化升级。东宝区以自来水全域普及为目标,自筹资金1.5亿元,对全部乡镇水厂进行改造,所有主管网、支管网、入户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愿景。农村地区要追求供水品质,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为方向,优选漳河水库为水源,置换原40%人口使用的地下水、泉水等水源,辅以更换老旧设备、规范制水工艺、加强水质检测,实现农村地区提标供水,真正让广大农村人口从“有水吃”到“吃好水”。

管理体系科学设置。东宝区创新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对区、乡、村分工明责,实现区城投公司对全域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并成立应急服务队伍,设立应急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不打烊”。

郧阳 打造三方共赢的“管护模式”

“我们推行不同的运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出一套‘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的农村饮水管护‘郧阳模式’。”2月14日,十堰市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说。

郧阳区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农村人口56.4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9万人。2012年以来,郧阳区累计投资6.8亿元,建设各类农村供水工程539处,其中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136处;建设主管网7000余千米,实现甘泉户户通、幸福水万家流的全域覆盖。目前郧阳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6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51%。

按照“能集中不分散、能延伸不新建、能自流不提水”的思路,2018年-2019年,郧阳区先后投资2.43亿元新建子胥水厂、马龙河水厂、高源水厂等骨干水厂项目;2020年出台《郧阳区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制定出茂源中心供水、村组供水和群众自供水等三种管理模式。采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供水管材、统一入户建设的要求,确保供水改水项目建设质量,全区“改水入户”共安装智能水表18万块。

根据不同的供水设施,该局推行不同的运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已完建供水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和移交,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健全管护责任,实现供水工程有人管、管理经费有保障,解决农村供水设施建起来管理缺位问题。

通过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该区农村供水效益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显著形成良性循环。智能水表“先缴费后用水”代替传统人工抄水表收水费,水费收取率大幅度提高,为安全饮水工程日常维护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全区农村群众节水意识增强。通过用水计量收费和宣传“水是商品”的理念,有效改变群众用水陋习,全区群众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全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提高。通过茂源供水公司完善维修养护工作体系,固定专人定期开展设施检修和日常维护,有效提升业务素质水平和维修服务效率。

规范化管理保供水,郧阳区探索长效服务模式,变行政管理转为供水服务,成立郧阳区茂源农村供水服务中心,管护全区136处集中供水工程,区财政每年列支150万元专门用于饮水工程运行管护。

三包三统快入户。区政府整合饮水资金6500万元,推行改水入户工程。坚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供水管材要求,政府每户补助500元,实行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及工作队员包组的三包模式,全区顺利完成安装智能水表10万余块,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实现节约用水管理,全区完成改水任务总数11.39万户。

远安 公司化改革出成效

“我们以公司化改革促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取得良好成效。”2月11日,远安县水利局农村供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远安县总人口18.89万人,农村人口15.07万人。共建有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共138处,供水人口13.71万人;100人以下供水工程2015处,供水人口1.36万人。截至目前,远安县已成立供水公司11个,1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纳入公司管理,覆盖全县农村总人口的90.97%。

县政府制定出台《远安县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作为改革的政策依据和整体框架指导文件。各乡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组建隶属乡镇领导、国有性质的供水公司,企业法人、注册资金由乡镇选配、筹集,划定供水公司服务范围,明确公司架构。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部署,把村水厂经营权委托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规模化”发展。各供水公司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由较大集中式水厂向2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延伸,再兼顾20人以下分散供水,逐步实现县域内供水工程全域覆盖。

“规范化”运行。制定出台《远安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与《远安县农村供水公司管理考核方案》,明确各级职责,细化水厂管理绩效指标。供水公司按程序引进管理、技术人员,组建专业供水维修养护队伍。

实际成效得民心。通过改革,该县农村水厂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水厂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嫘祖镇望家水厂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农村示范水厂,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应急问题快处置。对突发性停水,制定供水应急预案。该区购置15台应急供水车,每个乡镇灵活调度使用应急供水车,在极端干旱天气情况下,送水上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饮用水。

确保饮水安全,关系人民美好生活。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通群众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努力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切实做好民生实事,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奋力描绘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文/图 包严方 陈扬

--> 2023-02-15 ——我省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剪影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11784.html 1 护好清水惠万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