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戴蕾 通讯员 巫娉
“春天的第一只蝴蝶,身披橙色和紫色,从我的路上飞过,一朵飞行的花,改变了我生活的颜色。”新学期开始,浠水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徐玲玲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朗读小诗。
每个晨读,她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读诗歌,就这样坚持了三年。
徐老师深知读的书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强,特别是乡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但摆在面前的是一群没有阅读条件、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兴趣的孩子。
她开始想办法,带着孩子们参加亲近母语公益的“星星点灯·阅读教室”,参加一个个阅读培训、一个个研习营,研究母语的魅力,看书,听课,提交学习心得、案例设计、阅读打卡。
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兴趣的,她就邀请家长进班轮流讲故事,让家长带着孩子体味阅读的乐趣。
徐老师还组织阅读社团推出自然笔记课堂,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绘画,学会了写作。此外,她还建立班级读书打卡,并利用微信班级群发孩子阅读图片。
坚持就有改变,班上的鄢佳倩很乖,但胆子特别小,在座位上总是坐不住,老师们尝试了许多做法都无济于事,她成了老师们眼中的“头疼学生”。
可是,每当徐老师拿起绘本,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时,她却异常专注。后来,徐老师在班上制定班级阅读打卡,她也一直坚持,没有缺席任何一天,阅读成为她的日常。如今,那个胆小的女孩不见了,她变得自信,变得大胆,表达也变得清晰完整。更让徐老师开心的是,鄢佳倩常常抱着妈妈新买的绘本在同学面前转悠,甚至主动给其他孩子讲故事。
徐老师说,她在每个孩子心里撒下这颗种子,而这些种子终会慢慢地开出一片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