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副市长 黄爱民
近年来,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三农”工作大局,凝聚共同缔造合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构建“农合联+农担+银行+政策奖补+农业保险”的政担银企多方合作、风险共担机制,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利益联结、金融助力、风险共担”的枝江农业产业发展共同缔造模式。
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80亿元,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超150亿元,有效激发了全市“米果菜、猪牛鱼”6大特色产业联合体的发展实力。2022年,枝江被列为全省重点金融机构和重点县域共建示范区,枝江模式被省政府重点推介。
一、强化政府主导,创新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
(一)组建担保公司,摁下创新“启动键”。2020年,枝江市政府克服财政压力,出资1亿元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政府性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天雨农担公司,将“三农”之爱化为“背书”之举,将市政府的信用让渡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通了银行与农民之间的信任“堵点”。目前,天雨农担公司已累计办理涉农担保1341笔114809万元,年涉农担保额呈10%增长之势。
(二)组建市农合联,挂上发展“加速挡”。组建市农合联,下辖8个镇(街道)农合联和9个特色产业农合联,辐射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实现由“单兵突破”转向“抱团发展”。同时让天雨农担公司担任市农合联理事长单位,对会员提供融资担保、信用评价、联合增信等金融服务。有了农合联的联合增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满足率连续3年达85%以上。
(三)创新合作机制,调配长跑“动力组”。整合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动力资源,建立政银担合作机制。市政府每年预算300万元做实“四补机制”(四补机制:资本金持续补充、代偿补偿、保费补贴和业务奖励机制),为主体向上争取贷款贴息,近三年累计落实贷款贴息达2300万元,其中2021年达994万元,位居宜昌第一。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叠加,累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约融资成本5400余万元。
二、释放共建合力,扛起金融助力产业发展担当
(一)打造肉牛全产业链模式。筛选仙女镇横店、石岭、桃店等5个村作为肉牛全产业链试点村,建立“村集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养殖户”的合作关系,即由村集体或者养殖户投资购买统一优质品种的架子牛,丰联佳沃公司提供“四统一”的代养服务(四统一:统一优质品种、配方饲料、技术指导、品牌销售),村集体、养殖户从丰联佳沃公司获得保底收益(不低于6%)和浮动收益(不高于4%)。天雨农担公司设立300万元肉牛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金融机构投放贷款6690万元,带动近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发展。此模式帮助120余户农户成为肉牛养殖示范户,户均增收10余万元,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全产业链模式辐射全市养牛户超60%,枝江市肉牛全产业链模式全省第一。
(二)打造粮食全过程服务模式。引导中化农业以“六优联动”(六优: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优贷)为发展方略,建设1个总面积1300余亩的MAP技术服务中心,24个总面积1.5万亩的子示范农场,迭代升级核心技术,即运用中化“MAP智农”“MAP慧农”等智慧系统,提供全程技术解决方案。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发展思路,引导1.8万户以上小农户组成24个MAP产业联合体,将分散的20余万亩土地组织起来,按照MAP业务模式开展订单生产。天雨农担公司与农发行、粮食发展中心合作,采取惠农政策加持、金融服务加速、信贷投放加码等举措,累计为粮食产业链经营主体提供低利率、快审批的担保贷款38笔4251万元。
(三)打造村集体经济全员缔造模式。天雨农担公司制定出台《枝江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贷款实施方案(试行)》,理清融资贷款前置条件,并提供“传统担保”和“基金+担保”两种融资模式。2022年4月,作为村集体发展受益人的479户1506位曹店村村民积极参加村民大会,支持融资贷款及办理资产划拨,使得曹店村顺利获得全省第一笔300万元3年期的“村集体经济贷”。依托旅游产业,曹店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就达到了8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如此类似,向巷村通过“产业+村集体”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户从中获得“土地保底收益、资金入股分红、合作社务工收入”3份收益。向巷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淘宝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为网红打卡村。
三、建立多维赋能,构筑风险防控坚实壁垒
(一)信用托底。运用农村网格化建设基础成果,成功上线市农合联金融服务平台2.0版本,形成“五维”信用评估方式(即:通过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政务数据,农业农村局土地确权颁证及农业奖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经营评价,当地镇、村的信用评价,与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系统相互补充),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录入和征信评级“全覆盖”,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提供“身份认证”。将农合联“五维”信用数据与枝江市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镇村授信”改革相结合,强化与各银行合作,做到“见贷即担”,提升“整村授信”主体获贷率。
(二)增信垫底。天雨农担公司按照与农户参照市场价值自行评估方式和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方式对农户无权证资产进行价值确定,农户将其抵押给天雨农担公司,银行提供担保贷款,从而将其投资形成的无权证资产变为流动资金。现已累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价值约为22.01亿元无法在银行办理抵押的农村资源资产变现,获得了5.57亿元的担保贷款,达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目的。
(三)保险兜底。在政策性保险基础上,引导保险公司针对性开发肉牛、砂梨、柑橘、水产等特色农业保险,财政给予60%保费补贴,有效稳定了农业生产、保障了农民利益、抵御了农业风险。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理特色农业保险保额11809万元,市财政补贴保费287.03万元,主体自缴保费231.3万元,累计赔款407.6万元,简单赔付率78.64%,让农户的风险基本“归零”。
四、工作启示
(一)持续创新是枝江农村合作金融工作的生命力。在解决农村贷款难、贵、慢问题上,天雨农担公司抓住“创新”这一关键点,做到:一是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构建的“农合联+金融”模式领跑全省,天雨农担公司也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强。二是在金融产品上创新,推出的产业发展基金、乡村振兴基金、村集体经济贷、知识产权贷等金融产品有效突破了产业融资堵点,农村合作金融产品已与产业发展深度契合,也随产业发展多元争春。三是在信用评价上创新,建立了“五维”信用评估方式,开辟了接地气、较实用的“民间”信用评价先河。
(二)问题导向是枝江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源动力。枝江作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作的金字招牌,其根源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主动补齐短板。一是针对“农民”信用不足问题,敢于将政府信用让渡市场主体。天雨农担公司对市场主体规模小、轻资产、不透明、风险高等问题容缺办理融资担保业务。二是针对风险大的问题,天雨农担公司与合作银行主动为“农民”承担风险。分险比例由最初的5:5分步调整为7:3、8:2,天雨农担公司通过承担更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银行的积极性,增加了金融供给的力度。三是针对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银行对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发放的涉农贷款严格执行国家同档期基准利率,天雨农担公司按0.5%-1%优惠费率收取担保费,采取最直接的方式为市场主体降低成本。
(三)共同缔造是串紧金融链与产业链的链接点。共同缔造,共谋是基础。在解决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碎片化、服务组织沙化、金融“非农化”问题上,天雨农担公司抓住“共谋”这一关键点,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在问题导向中共谋堵点,精准发力。问题是实践的起点,“越是艰难越向前”,找到产业发展问题的堵点,就是精准发力的源动力。二是在建章立制中共谋合作,同向发力。各产业链模式的创新推出汇聚了村民、银行、担保公司、镇政府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智慧,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三是在落实落细中共谋创新,持续发力。枝江市用八年时间回答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