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5日

构建湖北粮食生产灾害风险防御体系

长江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研究员 李应军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之一,必须担当作为,守好“饭碗田”。针对近年来频发多发的极端气候,湖北必须积极应对,以科技赋能,加快构建湖北粮食生产灾害风险防御体系,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极端气候

对湖北粮食生产的影响

地处气象灾害高发区域。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光照比较充足,四季较明显,春秋两季较短,存在降雨不均、旱涝两极并存的状况,低温对早稻生产、寒露风对晚稻生产影响较为明显。南北气候和东西气候交错,受南太平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最大,在南方各省份中灾害发生程度最大,受灾面积最多。

农田的抗灾防灾能力不强。近年来,我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但许多农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灾害防控的设施条件(道路、沟渠)建设支撑不够,导致农田的抗灾防灾能力增强不明显。

品种高抗逆性差,科技抗灾防灾能力不强。我省是农业科教大省,粮油生产研发力量和投入处于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对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投入不足,抗高温、抗倒伏新品种缺乏,对抗灾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够。

灾害监测预警防御能力不足。中长期气象灾害预警测报还存在精度不高、智慧化程度低、应急响应措施比较滞后、预案建设不够到位等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升气象灾害科技支撑能力。


构建湖北粮食生产

灾害风险防御体系

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良田是前提、良种是基础、良法是关键、良防是保障。应对极端气候变化,需加快构建湖北“良田、良种、良法、良防”的粮食生产灾害风险大防御体系。

加快推进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以“良田”提升抗灾防灾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的“建-管-用”保障机制,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研发适应高标准农田生产的关键技术。加大投入,动态调整规划,加快构建以江汉平原、鄂北岗地以及山地、都市农业区为主体的农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农田建设示范“343”工程布局,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批与湖北先行区战略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加快推进湖北种业振兴行动落实,培育更多高产、优质、高抗品种,以“良种”提升抗灾防灾能力。落实种业振兴行动计划,提高科技投放育种领域的占比;引导湖北洪山实验室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吸纳地方高校和优势企业创新力量,汇聚一批战略力量;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将种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聚焦种业“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丰富农业良种体系,增强品种的抗灾防灾能力。

加快构建校地校企与地方协同创新体系,创新推广先进技术,以“良法”提升抗灾防灾能力。湖北作为教育大省,应统筹高校科技力量,建立引导机制,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地方主导或重点农业产业深度对接;强化校企一体创新,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集群”的农业融通发展模式;集聚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构建一批“高校+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农机农艺服务模式,推广普及先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升农业种养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防灾能力。

加快推进气象智慧测报体系建设,发挥预警预案功能,以“良防”提升抗灾防灾能力。一是基于气候变化,更新农业气候区划;二是加强极端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建立智慧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三是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创新构建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提高防范工作效率;四是深挖地方资源,联合推广抗灾防灾技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灾种等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引导农民选用高抗品种。

--> 2023-02-25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13308.html 1 构建湖北粮食生产灾害风险防御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