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政府办 李杰
兴山地处三峡库区、巴兴归革命老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马铃薯、水稻,其中玉米种植品种多达50个以上,水稻以香稻系列为主,马铃薯以马尔科、鄂薯、荷兰薯等品种为主。玉米、马铃薯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黄粮、峡口、水月寺、高桥等乡镇半高山地区。受立体气候条件影响,全县粮食作物品种较多,单一品种规模较小。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种粮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根据调查显示,正常年份,兴山县农户种植水稻每亩总投入1680元、总收入2250元,纯收入570元;种植玉米每亩总投入1700元、总收入1800元,纯收入仅100元。相比之下,在山区种植烟叶、蔬菜的纯收入在1200元/亩以上,外出或在县内务工则效益更高。
(二)主要农资价格上涨,压缩种粮效益。2020年以来,天然气、钾肥、煤等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肥料、农药、农膜价格都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肥料价格一路猛涨。2022年8月,农资价格达到最高点,40公斤尿素140元,涨幅75%;50公斤复合肥250元,涨幅67%。同期,玉米收购价从1.2元/斤增长到1.5元/斤,仅上涨25%。水稻收购价从1.2元/斤增长到1.3元/斤,仅上涨8.3%。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进一步压缩农民种粮效益。
(三)山区基础条件差,种粮发展条件不足。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县耕地近80%分布在6°~25°的坡面,平地耕地稀少,大多数耕地只能使用小型、效率低的农业机械,很难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导致种粮的规模化、集约化效益难以实现。另外,山区坡地保墒保肥能力弱,加上山区水源条件稀缺,农田灌溉条件薄弱,发展粮食作物基础性条件先天不足。
(四)农业灾害频发,种粮效益难以保障。近5年来,连阴雨、高温、干旱等异常气象及灾害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正值夏玉米抽雄扬花期和吐丝期,高温干旱会导致无法正常授粉,绝收现象普遍。另外,野生动物危害粮食的现象频发,导致农户放弃种植粮食而改种其他作物或闲置撂荒。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粮食种植基础条件。积极探索建设相对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将田块界线打通,把小块田建成平整的大块田,单个田块面积集并成3~5亩或10~20亩,从而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根据水源条件统筹设计,加强灌溉水利设施建设,新增一定量的灌溉蓄水池,修建田间沟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对现有的水库利用以农田灌溉为主、旅游养殖为辅,提高粮食作物旱季抗灾能力。
(二)加强适应山区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目前,兴山县农业机械以微耕机为主,基本实现了“以机替牛”。但播种、移栽、收获等环节没有高效适用的机械,机械使用率低,劳力投入大。要着力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融合发展,提高粮食种植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建议农机部门和农机经营商加强适应山区全程高效农业机械的研发,做到农机农艺相适,实现山区种植粮食全程机械化,逐渐达到专业化、规模化,提升种粮经济效益。
(三)政策支持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近年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守住粮食生产底线,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兴山县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建议相关部门适当在粮食生产补贴方面上调补贴标准,加大对山区县粮食生产、加工、运输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同时,要根据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加强“高山米”“冷水米”“富元素米”产品打造,助推山区水稻产业走精品路线。
(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要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重点补齐小农户生产关键薄弱环节短板。建议相关部门在基层农机公共服务站点、服务型合作组织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强对山区县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