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李雯艳 麻国全
早春时节,伴着暖阳,走进老河口市酂阳街道办事处八一村,只见平坦宽敞的村道旁,一株株颜色各异的月季花含苞待放。
“最近几年春季,我们都会举办月季花节,高峰期日均游客3万多人次。”村委会副主任唐金锋介绍,2021年,村里开始建设集育苗、销售、管护、观赏于一体的月季园,现在月季园已扩大到60亩,旺季时每天可吸纳30余人务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去年10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老河口市入选。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要素并不占优的县级市,何以崭露头角?老河口市委书记曹祖金给出答案:统筹谋划、兼顾多方、因地制宜、做好特色。
李楼镇的春雨黄桃、薛集镇的助康中药材、袁冲乡的袁冲香瓜……近年来,老河口综合考虑土质、气候、劳动力、交通等因素,让一个个特色产业在乡村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府洲村依托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力发展果蔬种植。走进供港果蔬基地,工作人员将刚刚采摘的蔬菜清洗、分拣、打包,装上货车,直通粤港澳大湾区。
“为延长销售周期,村里还投资500万元,建造2000吨的果蔬保鲜库。”基地负责人郑伟说,周边地区的绿色蔬菜汇集在此,通过拼多多、淘宝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最高峰一天能接到近6万个订单。
八一村的月季、府洲村的果蔬、晨光村的百竹、太山村的金桂……总面积24平方公里的绿岛王府洲上,村村有产业,联动求发展。王府洲四村联合党委副书记李艳萍介绍,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循环旅游路建设,正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乡亲吃上“旅游饭”。
王府洲是老河口发展特色农业的缩影。近年来,老河口围绕生猪、牛羊、特色淡水产品、水果四大产业链,形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3家,发展家庭农场560多家。同时,因地制宜选取主导产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河口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加快推进规模扩张、补链延链强链,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格局,做实和美乡村建设的经济支撑。”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占峰介绍,据统计,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632元增长到2022年的24308元,特色乡村产业让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