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万可庆、通讯员戴功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赋能,才能让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院长、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沈艳芬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帮扶和推动下,“恩施土豆”产量和品质有了极大提升,连续七年成为全国销售火爆的“网红土豆”,综合产值已突破80亿元。
“恩施土豆”作为湖北农业品牌的一张靓丽名片,土豆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品种芯片储备不足、山区机械化装备滞后、周年生产供应难度大等瓶颈问题,仍然制约着恩施州乃至全省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沈艳芬说。
她建议,要建立产业发展科研专项,支持科研部门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加强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山区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脱毒种薯高效低成本生产、优质商品薯周年供应等专项研究扶持。支持马铃薯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邀请各路英才领衔挂帅,采取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实验室、工作站等方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