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吕蓉 但唐静 吕志海
“村口道路拓宽项目群众参与度超过95%,你怎么证明?”
“这是我们群众投工投劳投资的账本,并且都在村里公示了,经得起对账!”
“所有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你们如何确保长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我们根据群众意见制定公约、评比、维护制度,并由群众选出‘五长’牵头落实日常管护。”
……
3月9日,赤壁市会议中心1号会议室里一番唇枪舌战,全市“共同缔造”试点项目竞争答辩路演在此进行。市直抽调7名精兵强将组成的评审团,犀利提问,11个试点村的湾组理事长、群众代表一一作答。
11个试点湾组所在乡镇(街道)镇长(主任)和分管负责人、所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党组织负责人,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民政局等11家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现场观摩,专家评审团现场亮分。项目群众参与率70%以下、群众投工投劳占项目事项、投资额30%以下的,均不得分。
获评第一的是东柳村人行道铺装项目,预算45万元,社会捐款和投工投劳占比30%,群众共建参与度80%,群众满意率100%。
“答辩路演,是为了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谋了算、说了算,把有限的资源资金用到群众有意愿、有激情干事的地方去。”赤壁市委书记董方平说。
“要像东柳村堤湾这样,由过去部门单方面分配的‘一好’,变成政府、社会、群众等多方参与、多方满意的‘几好’,才能持续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路演主持人、赤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柏平深有感触。
今年2月起,赤壁市凡项目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适宜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的项目,须经95%以上村(居)民讨论同意且方案中群众投工投劳达到项目事项投资额的30%以上后,再通过竞争答辩取得实施权。
“眼下,我们正形成供给清单,搭建村湾(小区)议事平台,摸清群众需求,并及时启动答辩,把项目的供与群众的需对接起来。”赤壁市委学教办负责人介绍,项目通过答辩后,由发改部门一个“笼子”安排实施,验收合格的,奖补资金由财政部门一个“池子”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