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戴蕾 通讯员 毕传高 张北平 吴璇
入夜,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晚休铃声响起,校园渐渐安静下来。詹昆和往常一样,轻轻推开103寝室的门,查看学生的被子有没有盖好。
每晚查寝帮学生盖被子,这样的贴心举动,他坚持了九年。“山区昼夜温差大,得提防学生感冒。”詹昆说。
白水中学是一所位于蕲北大山深处的乡村寄宿制学校,33岁的詹昆是九(5)班班主任。
2014年3月,在外做工程师的詹昆接到父亲詹永奇的电话:“县里正在招聘教师,学校老师缼得紧,你愿不愿意回来顶个力?”
詹永奇是家乡白水中学的一名“老教育”。眼看学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詹永奇很是着急,就打起了儿子的“主意”。
父亲的“试探”电话,詹昆当了真。同年8月,詹昆通过新机制教师招聘考试,来到距离县城80余公里的白水中学。
班上留守学生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关爱。有个叫张文旭的学生,他调皮,还爱逃学。开学不久,他就逃课了。
詹昆把电话打过去,“老师,我感冒了,今天就不来了。”电话那头,传来张文旭懒洋洋的声音,詹昆决定“将计就计”。
于是,他带着感冒药前去探望。门开的一刹那,张文旭吃了一惊。原来,张文旭的父母离异,平时没有时间管教孩子,甚至连生活费都成了问题。
詹昆悄悄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张文旭充了饭卡,还多方动员爱心人士为他捐款。
詹老师还为张文旭开起了“小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功课,和他谈心聊天;周末,带他去登山望远,去书店买书。
爱能温暖心灵,还能创造奇迹。渐渐地,张文旭变了,最终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黄冈中学。
撒下爱的种子,得到爱的回报。正是有了詹昆的爱心点化,他的学生一个个都爱上了学习。9年来,他带过三届毕业生,共有101人被黄冈中学和蕲春一中录取,普高升学率达100%。
詹昆说:“我要做一颗会开花的种子,在穷乡僻壤里破土而出,绚烂绽放,让香气溢满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