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天鹅学校八(4)班 裴天乐 指导老师 李玉荣
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沟通古今的桥梁。
品读诗词,跨越的是历史长河。手捧《诗经》,在蒹葭苍苍的水畔,露结成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衰草连天的栈道上,狐虎潜行,“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在风雪飘舞的大道上,没有了以往杨柳依依的景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如今读来依旧引我共鸣。
独吟《楚辞》,感悟屈原对楚王的感世忠心与良苦用心,“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领会屈原对楚衰的悲叹,“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体悟屈原深沉的故国情,“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卧读《唐诗》,孟浩然幽夜独归鹿门,月夜静谧,心静如水,“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李白狂傲出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受皇帝器重如日中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遗憾离京,浪迹天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使落魄,一腔狂傲仍不减当年;杜甫一生凄苦,书写民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朝代兴衰,人生坎坷,仕途不顺,尽数融于唐诗。
翻开《宋词》,苏轼且行且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对月酌饮,思绪万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子由的思念、牵挂与担心,写满眉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词》,让我懂得了人间有味是清欢,淡泊名利是真谛。
静听《元曲》,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对家乡的思念;元好问的“老夫为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是国家灭亡的无奈;关汉卿的“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艖”是对安逸闲适的向往。曲罢,茶凉,人散尽,独留明星照古今。
诗词是一块瑰丽的宝石,折射着历史的光芒。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无穷的哲理,读懂了诗词,便读懂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