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国祥
近年来,枝江农商行始终以服务经济实体、培育纳税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省联社“三大银行”建设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宜昌银保监分局“三大工程”工作部署和三峡农商行具体要求,推动银税互联互通,推进融资供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截至2023年3月末,全行现有税系列贷款429户6.54亿元。其中2022年净投放税系列贷款103户2.30亿元,占净投放总量的19.07%;今年一季度净投放136户2.43亿元,占净增贷款24.72%;线上贷款45户0.97亿元,占税系列贷款的40%。
1
坚持以税定贷
围绕纳税名单精准对接客户
以税收为桥梁,打通融资供需渠道。
一是与税务局签订银税合作协议,获取全市3054家小微企业纳税明细清单,实现服务精细化、目标精准化。
二是精准锁定A级纳税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开辟绿色信贷通道。累计为25个A级纳税实施一次授信,循环用信,现有贷款余额8640万元。
三是逐步将贷款范围从A级纳税人延伸到B级和M级纳税人,形成“你有税收、我能贷款”的良性循环。目前全行B级客户296户3.8亿元,M级客户75户5925万元。
四是实施“回头看”,对合作的纳税主体,每年与税务局重新评估一次,服务靶向精准、挂图作战、形成常态,让金融活水流向纳税主体。
2
坚持以税定量
围绕纳税额度匹配授信额度
按照纳税额度、经营规模和征信状况三个维度进行技术分析,按照“四个优先”的原则实行适度宽授信。
一是纳税金额大企业优先,保持头部企业的引领性。坚持多缴多贷,对75家纳税较上年度增加的企业提升贷款额度5375万元。
二是存量客户优先,保持客户发展的延续性。对146家存量纳税客户在原有6.4亿元授信的基础上增加授信1.7亿元。
三是制造企业优先,保持信贷投放的有效性。针对疫情过后制造业的困难,去年以来通过开展“三问一送”等实践活动,走访对接制造型企业685家,按照“长短结合、提前授信、按需用信”的原则,授信21.6亿元,累计投放509笔13.4亿元,净投放189户7.2亿元。
四是纳税等级高企业优先,保持银税合作的导向性。今年对纳税等级提高的73家企业实行提级授信,对11家纳税等级下调的企业降级授信。
3
坚持以税定信
围绕纳税记录核定征信记录
纳税记录就是信用记录。始终摒弃“重抵押、轻信用”的传统思维,积极运用税务评估成果,以税用信、以税养信、以税促信,融入税元素,主推信用贷款、线上贷款和组合贷款等信贷产品,极大地缓解小微企业抵押不足的问题。
一是纳税信用贷,仅凭纳税记录为企业增信赋能。全行现有纳税信用贷245户2.97亿元。
二是线上“税e贷”,在200万元额度内采取“信用+线上”方式办理,1个工作日内即可实现。现有线上“税e贷”83户1.05亿元,为企业节约抵押成本和时间成本。
三是融合税易贷,以纳税记录为主,集成政策奖补、科技创新、产权质押、个人担保等多种形式,将市场链条做长、贷款方式做活、社会效益做大。除税系列贷款外还向A级、B级、M级名单纳税主体投放贷款15.2亿元。
4
坚持以税定价
围绕纳税等次确定利率等次
坚持以税带税,多措并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实现对小微企业的政策红利与农商行减费让利有效叠加。
一是运用财政贴息政策,创新推出“1+4”市场主体培育工程,为108家小微纳税企业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投放金额2.49亿元,节省利息超1400万元。
二是运用地方奖补政策,将上市“金种子”“科技创新”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出“上市培育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等产品,支持企业累计争取财政补贴300万元。
三是实行互利合作。对开立基本账户、签订存款协议的企业实施特别优惠定价政策,既保持银企深度融合,又推进银税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