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李陈)提升县域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实施强县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介绍,至2025年底,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至2027年,实现全省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
全省将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与评价,指导和督促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医共体内实现资源共享、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按年度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推动医共体内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用药目录衔接统一。建立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强化服务协同。加强县域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服务落实落地,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卫生院;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为村卫生室引进适宜人才。
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我省将加快县域三级医院建设。聚焦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健全诊疗科目,补齐县域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我省“323”攻坚行动,全面加强肿瘤、神经、心血管等专科防治能力。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进修、专科护士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县域人才培养力度;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薪酬待遇。加强县域肿瘤防治、重症监护、中医康复等临床服务六大中心建设,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急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提高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到2025年,75%的县(市)建成一所三级医院,2027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力争通过3至5年的建设,为县级医院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持续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的目标,让基层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