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3日

荆头山柑橘

汪卫红(阳新)

在我的娘家荆头山农场,除了张、汪、明等几大姓氏居住的自然村落,在荆头山的富河两岸,还住着很多农场建设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转业军人和库区移民的后代。

听父亲说,荆头山的柑橘是从浙江温州引进的品种。当年有不少温州人在荆头山承包橘园。后来,很多本地人学会种植橘技术后,开始承包果园。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期,荆头山的橘子还没有大面积种植,成熟的果园也不多,大部分地方栽种的都是低矮的橘子幼苗。因为还在培育期,需要嫁接,好多人家都有嫁接需要用到的专用剪刀和塑料膜。技术员会经常到某个农户家集中讲授种植橘子和嫁接果苗的知识和技术。

那时候,每到夏末,暑假快结束时,橘子也快成熟了,种植橘子的农户便会在自家承包的果园选一个高处,用木材和茅草搭一座凉棚。凉棚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用来“防贼”的,为了防止橘子被偷,从早熟橘子快上市的时候就开始守橘园。儿时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和堂姐一起去她家的橘子园守园子。我们坐在离地面一米多高的棚上,吃着刚分瓣的还未成熟的橘子,酸得眼泪都快 ,却仍然吃得起劲。

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荆头山的橘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户越来越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橘子,橘子园里也不再需要搭棚看守了。随着荆头山柑橘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如潮的20世纪末,荆头山农场外出打工的青年却不多。

二十多年前,荆头山的柑橘名气没有如今这么大,有一部分原因是交通不便。那时候,从荆头山到阳新县城,每天只有一趟船,而且是早上六点多就开船了。从县城回来,也只有下午一点左右的一趟船,来回非常不方便。

要想富,先修路。这些年,荆头山农场的村村通工程已经惠及到农场的每个自然村落,水泥路一直铺到家门口。不论是去县城,还是去临近的乡镇,在路边就可以坐上中巴车,十分便利。除了修路,2012年还通了桥,不仅彻底改变了荆头山人必须坐渡船才能到河对岸的历史,也为荆头山农场带来了更多游客和商机,打开了荆头山农场的柑橘销路,拓宽了销售渠道。

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地貌,荆头山农场的特产不只有柑橘,还有远近闻名的太湖糯,以及各种水产品。这些年,荆头山农场的变化越来越大。当我再次跟人说到我的娘家荆头山农场时,不会再有人问它在哪里了,而是无比羡慕地说:“你是荆头山人啊?那里的橘子好有名哦。”

--> 2023-05-13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24416.html 1 荆头山柑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