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3日

“农”墨重彩惠泽于民

——武穴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黄冈市副市长马艳舟(左二)在武穴市委书记胡昊(左一)的陪同下参观武穴市油菜产业。

石佛寺镇杨林村董干垸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鸟瞰图。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陶玉池 吕华涛 张青松

火红的5月,丰收的季节。

行走在武穴市广袤的田野上,到处都飘散着油菜的芬芳,凝望着颗粒饱满的油菜籽,武穴农业人舒心地笑了,这是他们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武穴市版图面积只有1246平方公里,但现代农业发展却做到了精耕细作,年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2年,该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27.63亿元。

5月17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走进武穴市,探访该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眼下正是油菜收获季节,站在武穴市大法寺镇大屋雷村畈头,村民雷训勤望着自家的油菜挂满了枝头,两台新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油菜籽哗哗地颗粒归仓,笑容满面。

该市农业农村局及时调配油菜收割机械设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利用机收减损技术,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正在现场测算产量的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雄兵抓起一把油菜籽:“今年全市43万余亩油菜喜迎丰收,农民又能多赚一点啦。”

该市有优质稻米产业链、双低菜籽油产业链、生猪产业链、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佛手山药产业链,五大产业亮点各放光彩。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武穴就以水田三熟油菜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油菜之乡”,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湖北省唯一的粮棉油综合高产示范市和第一个在黄冈市获得全省“吨粮田”“双百棉”双达标县市。近年来,该市先后获评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该市“地标优品”农作物种植基地面积75万亩,总产值达48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省著名商标16个、湖北省名牌产品15个、湖北省名牌农产品8个。“万星”佛手山药面等18个农产品荣获全国农博会、绿博会大奖。

近年来,武穴农业总产值大幅增长。2022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26万亩,总产32.87万吨;油菜种植面积43.13万亩,油菜籽总产6.42万吨。生猪出栏105.12万头,存栏63万头。新建成标准化万头养殖场(小区)9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0%,连续15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市淡水池塘养殖面积11.63万亩,增殖养殖面积4.87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1万吨,渔业产值22.2亿元。水产业规模养殖比例达93%,名特优养殖面积占比达80%。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在武穴市层峰山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武穴市芦河山药产销合作社、武穴市农二代生态农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下,山药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3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0亩。2022年佛手山药产值达3亿元,山药主产区种植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政府主导 扶优做大

如何扶优做大五大产业,武穴农业人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展。

武穴市市长查俊介绍,该市加强对农业的专项投入,每年统筹本级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整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2000万元,用于油菜免费供种一促四防、优质稻品种改良品牌创建、水产结构调整、生猪稳产保供等强基工程,扶优做大农业主导产业。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自2019年以来,该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6.8472万亩,总投资3.167亿元。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吴伏六村党支部书记吴志刚感受颇深:“村里430亩农田通过改造改良,消灭了荒芜田地,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产出量比原来大得多,现在土地流转每亩300元,以前无人问津,如今成了种粮大户的抢手货。”

适度规模经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2022年底,武穴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5.64万亩,占比41.7%。今年为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消灭撂荒地、冬闲田,该市拟出台激励政策,对当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每100亩予以资金奖励50-100元。

培养农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该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56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36人、中级112人、中级以下32人,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为五大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该市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42057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花桥镇武穴市绿康再生稻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为了助农增收,政府真心实意扶持,真金白银投入。近年来,我们获得农机购置补贴20万元,农机社会化服务补贴10万元,耕地质量提升保护补贴6万元。”

“今年,我们创新做法,统筹双季稻轮作、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农业生产托管、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项目资金共计1042万元。”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纲介绍,该市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着力构建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市场主体为纽带、“油稻”基地为基础的一体化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优质稻订单种植、协议收购、社会化服务,力争实现激励资金最优边际效应,全面促进优质稻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 强农富民

武穴是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通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示范带动模式,引导群众种植优质品种,推广先进技术。

在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大法寺镇上桂村、梅川镇绿林村、余川镇芦河村、市果园场等地,该市分别建设以水稻、油菜、山药、水果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优选300家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为将产业做大做强,提升该市稻米竞争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湖北省炎美米业有限公司联合3家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组建优质稻产业联盟,其产品俏销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在生产车间里,29套设备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北斗遥感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产品技术参数、进出货数量、操作管理全部上传到云平台,为大数据提供便利,加工车间实现全自动化。

湖北伟博粮油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云付、有良等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华夏香丝、野香优莉丝等优质稻品种推广和订单生产,去年建立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5万亩,收购优质稻8000万斤,收购价比普通水稻每斤高0.3元,带动合作社、农户等800多户,实现增收2400万元以上,推动优质稻产业链发展。

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主任廖凯介绍,该农业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授予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基地、湖北省教育厅研究生工作站,2022年被授牌水稻科技小院。

如今在武穴田间地头,每年各院校科研机构80多名教授、博士、硕士活跃在大法寺镇桂家畈、大金镇周干村、梅川镇从政村以及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等地,为该市农业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武穴市委书记胡昊表示,将武穴打造成全国或湖北省的“三区一基地”,到2025年,力争将武穴打造成为湖北重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湖北乡村振兴示范市(县),力争武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位居全省前列。

--> 2023-06-03 ——武穴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27536.html 1 “农”墨重彩惠泽于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