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杨贤友
藤蔓间果香四溢,瓜农难掩丰收喜悦。5月28日,谷城县盛康镇后营村30亩大棚西瓜上市,襄阳农商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现场帮助瓜农打包装箱,发往襄阳、枣阳等地,一派繁忙景象。
“多亏你们帮助,今年头茬和二茬西瓜,预计产值可达30万元。”承包大棚的邓虎乐得合不拢嘴。
位于南河流域山区的后营村曾是贫困村,虽已脱贫摘帽,乡村振兴之路仍任重道远。2021年7月,襄阳农商行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后营村,和村“两委”一同探索适合该村产业发展的路子。
结合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引导种粮大户流转田地,在集中连片的水田种植“后营香米”。从品种挑选、田间管理到产品包装全程参与。同时发挥农商行信息平台优势,帮助打开销路。两年间,“后营香米”从过去的2元/斤,卖到了如今的5元/斤。
“老方,小麦都收完了吗,今年收成怎么样?”“抢在雨天前都收完了,亩产700斤左右,特别是你们扶持我种植的白麦,收入增加了不少。”6月初,驻村工作队一行刚进院,村民方外就笑盈盈地出门迎接。除规模化种植“后营香米”,驻村工作队还促成后营村与襄阳市益农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山边岗地上种植优质白麦,每亩可增收15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不久,针对村内留守妇女多的情况,驻村工作队请来职业技术学校老师,开办烹饪和待客礼仪培训班,提升留守妇女的生活技能。
“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面点制作培训班,说不定将来靠这个手艺,还能发家致富。”村民袁芳芳充满期待。
襄阳农商行乡村振兴工作队负责人介绍,通过“银行+村组+村民代表”三方评议活动,对全村500余户村民集中授信,发放财政全额贴息扶贫贷款100余万元,信贷需求满足率达100%。“下阶段,我们将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用金融力量推动后营村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