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红安县人民法院立足人民法庭职能定位,深入践行“五共”理念,推动人民法庭当好共同缔造“生力军”。6月8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近距离进行采访。
开门纳谏听民声
共同缔造需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红安法院以“法庭开放日”、法治夜校等活动为载体,邀请辖区群众走进法庭,“零距离”接受法治熏陶,积极开展塆组夜话、法治观影等活动,让群众“话有地方讲、理有地方说”,同时注重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七里坪镇八一村法官工作室,七里坪法庭庭长程红斌指着墙上的《法官工作室共同缔造辐射图》介绍:“法院党组考虑到辖区面积大、管辖村组多,于是安排法院机关民一庭与我们法庭结对帮扶,实现4名法官对76个村包保联络全覆盖。从去年3月成立以来,法官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7件,成功率达100%。”
无独有偶,占店法庭也邀请辖区各村妇联主任,到法庭共同商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截至目前,今年依法发出人身保护令12份,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村里的法官工作室,也畅通了与群众的联系,村民有事无事都会来工作室坐坐,咨询一些法律问题。法官在这里,变“坐堂办案”为“出门巡诊”,各个法庭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诉讼服务。
提升群众见法率
漫步在红安公园里,四处可见法治宣传栏、法治长廊,面对面开展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活动,能更好地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中、走进群众生活。
红安法院以打造高桥镇程河村、七里坪镇八一村两个“无讼村”为示范点,将“无讼村”创建工作与诉源治理、法治宣教、巡回审判等工作相融合,不断提升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司法获得感,努力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2022年10月,七里坪法庭邀请交警一同巡回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经过在交通事故现场情景重现式勘验,法庭根据勘验结果就地开展调解,庭长程红斌劝导双方,被告诚恳的态度取得3位原告的谅解。随后,在法庭的支持下、群众的见证下,双方就地达成了调解协议。
像这样的巡回审理,在红安法院已形成常态。
法景融合创氛围
红安法院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下沉”到最前沿、最末端,率先打造黄冈市首家共享法庭,以“综治+法庭+网络”的形式,依托共享法庭“一屏一线一终端”,实现“村-镇-法庭-法院”四级互联互通,线上即可一键办理法律咨询、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等事项,为来访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实现司法资源的普惠均等、司法服务的便捷高效。两个多月来,共享法庭已调处案件16件,成功调解6件。
“我们共享法庭主要实现了三个共享,即资源设备共享、法律智慧共享、法治成果共享。”在高桥镇程河村共享法庭,梅勇介绍,他是共享法庭的调解员,也是程河村的村干部。
“感谢妇联杨主任和陈伯的悉心劝导,我们愿意和解,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还指望着我们呢!”5月23日,程河村妇联主任兼共享法庭庭务人员杨彩云远程连线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曾某某、王某某,经过一个多小时耐心细致地调解,这对夫妻终于重归于好。
占店法庭设立“妇女维家”阵地,打造女子特色法庭,依托“答好一份心理问卷”“回味一次情感经历”“同看一部法治电影”“举行一次联合调解”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柔性化解家事纠纷,让社会更加和谐。
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是红安干部群众的常态,也是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明灯。红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建军表示,将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困境、解决乡村发展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