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喻泉 李剑飞
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土地纠纷、房屋拆迁、情感纠纷,怎样才能让基层纠纷尽可能“消化在萌芽”?
恩施市公安局白杨坪派出所优化派出所服务结构,做实做透农村警务,将公安接警的矛盾纠纷与村(居)登记的矛盾纠纷交换、研判,民警在“驻村工作周”期间,到矛盾纠纷现场,与当事人边聊天,边说事,捋清、化解一件件邻里闹心事,对未成年人细心关爱,点点滴滴做实做透农村警务,护一方平安。
白杨坪镇蓼叶村的亲兄弟张家文与张家武(系化名),在土地权属问题上存在纷争。白杨坪派出所与综治中心成立的调处小分队掌握情况后,对土地进行实地勘测,通过查阅老档案,了解土地背景。在掌握大量资料后,先后3次登门调解,重新划定耕地边界,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你们来到田间地头,帮我们解决了18年都没能解决的田地纠纷,真是太感谢了!”6月14日,张家文激动地对民警说。
白杨坪派出所所长胡良志介绍,派出所以“驻村工作周”为依托,改变以往群众带着矛盾找部门的状态,充分利用该镇多元调解平台,把司法援助、社会救助、心理辅导、权属确认等项目带到村(居)一线。不仅如此,去年,镇党委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矛盾纠纷,对工作得力、纠纷化解到位的村委会及个人给予奖励。目前,镇党委已兑现表彰资金3万余元,极大地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
此外,白杨坪派出所充分依托综合指挥室,让其成为白杨坪镇优化服务结构、解决疑难杂症的“最强大脑”。
涉青少年矛盾纠纷是白杨坪派出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工作中,该所通过数据梳理,对多次报警的当事人未成年子女、校园通报的“问题少年”及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干预,引导这部分群体增强心理调适和压力舒缓的能力。截至今年6月,派出所已经对2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进行了心理干预,被干预人员现状得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