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胡俊涛、通讯员李尚菲、陈新才)“油橄榄苗木扦插成活率达50%,移栽成活率超过95%。”6月18日,郧阳区林科所所长王洪涛指着5万株幼苗告诉记者,种植户最大的心病得到解决。今年底计划把育苗数量扩大至10万株,2年左右移栽至油橄榄基地。
“这比中国油橄榄之乡甘肃苗木移栽的平均成活率,还高出5%。”从事油橄榄育苗30多年的种植专家刘小林直言,好成绩出乎意料。
郧阳区小范围种植油橄榄已有50多年历史,怕买到不开花不结果不适应当地种植的树苗,曾是困扰当地种植户最大的心病。
“去年3月开始,修建扦插苗床、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基础设施,然后准备营养土、选择母树品种、修剪枝条、苗木消毒杀菌、生根剂浸泡插穗、扦插育苗等,每一步都很关键。”王洪涛介绍,去年11月至今,全所技术人员分为5组,严格遵照育苗操作流程,全年无缝衔接进行管理,终于攻克油橄榄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
“种子种苗产业被誉为农业芯片,以往全区油橄榄种苗从外地进购,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郧阳区政协主席、区油橄榄产业链链长党永生表示,这次本土化繁育成功,标志着全区油橄榄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下一步将加大科技化、规模化育苗投入,把统一育苗工作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