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对油菜的扶持措施主要包括产油大县奖励、水稻油菜轮作补贴、油菜适用农机购置补贴等。2023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相关扶持政策的统筹,扩大产油大县奖励规模,通过轮作补贴等对冬闲田扩种油菜进行扶持。
(三)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
我国油料作物分为草本和木本油料作物两类,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茶、油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等,以生长在山地为主,对耕地影响比较小,不与粮争地,发展潜力巨大。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种植面积超过700万亩,油茶籽总产量达300万吨,占我国木本油料总产量的比重接近9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2022年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目标为:3年新增油茶种植1917万亩、改造低产林1275.9万亩,确保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200万吨。
通过实施三年油茶产业发展行动,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推动油茶树种植,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树,提升油茶籽和茶油产量,对增强我国油脂供应能力,提高油脂油料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豆粕是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业重要饲料原料,占饲料蛋白比例近七成。我国豆粕主要由进口大豆压榨,对外依存度极高。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0月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广猪鸡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降低豆粕添加比例”,开始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二是加快推进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着力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通过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少豆粕需求量,并可以减少大豆进口,降低油脂油料整体对外依存度,这对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确保国家油脂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提效、开源、增草,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和技术保障,掌握养殖业的稳产保供主动权。
(五)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和赋能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三部分“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第十一条“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二部分“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第九条“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中,提出“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
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机械和种子对扩种大豆油料的重要性。国产大豆的产量和出油率都要低于进口大豆,转基因大豆允许进口却不允许在国内种植,生物育种难以产业化,导致国产大豆竞争力偏低。长江流域目前扩种冬油菜的主要困难在于油菜水稻轮作的茬口矛盾,急需短生育期油菜育种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专用机械和低损失率的油菜籽收获机械技术都有待进一步改进。解决这些“卡脖子”技术短板都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新突破。
(六)提倡健康饮食新风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
受饮食习惯影响,目前我国居民食用油和红肉人均消费量远超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这既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不利于居民健康,也大大增加了大豆油料和饲料的供给压力。如果按照膳食指南推荐标准,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量和红肉人均消费量分别降至当前水平的一半和三分之一,那么我国大豆油料和饲料供给压力将大大减轻。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膳食营养宣传力度,提倡健康饮食,改变烹饪方式,控制油脂和红肉摄入。
三、总结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粮油安全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我们要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强产能,提倡健康饮食,不断提高大豆和油料的自给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确保国内的稳产保供,牢固掌握国家粮油安全的主动权。
作者简介: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冷博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战略研究”(编号:18ZDA072)、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产业经济研究”(编号:CARS-12)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油料产业经济研究”(编号:CARS-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