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4日

凉山村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农村新貌。

凉山村举办首届张志和桃花节,特色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黄石市西塞山区委书记 晏勇



西塞山区是黄石城区唯一有乡村的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凉山村隶属西塞山区河口镇,是下辖的九村之一,毗邻西塞山工业园区,该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3700余亩、水面面积1000余亩、耕地面积2200余亩。该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原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23人,由于近年工业园区发展,当前只剩下5个村民小组478户。近期,笔者来到黄石市西塞山区凉山村,蹲点四天三夜,就农民增收问题进行调研。


一、增收主体方面 ——“少、老、空”现象突出

人口方面,凉山村现有常住人口1328人,是2002年的54%,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人力方面,凉山村在外务工村民225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5%。农村留守劳动力375人,18到45岁青壮年劳动力不足20%,留守儿童和妇女大部分迁移到城市,留守人员由“99·61·38”变为“99”,农村人力资源处于中老年化状态;住宅方面,随着举家外迁户数增多,现有闲置农房85户,仅节假日有少量居民居住;设施方面,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道路、学校等公共资源闲置浪费。


二、增收动力方面 ——“等看靠要”思想仍在

等房屋拆迁现象。在走访凉山村瞿家湾、大游湾等村湾时,因村湾与工业园区厂房仅一路之隔,有近30余户村民希望政府能够进行拆迁,用拆迁款改善现有生活现状。

等政府提供就业岗位现象。凉山村有部分村民一方面期待过上好生活,另一方面缺乏过上好日子的动力、技术、吃苦耐劳精神,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给自己提供轻松、赚钱多的工作,能够摆脱当前生活困境。


三、增收思路方面 ——顾虑、担忧等较多

村民对愿意参与村级集体产业或者引进农业投资项目的占71%,愿意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的占41%、土地流转形式参与的占34%、参与村级合作社方式的占10%、劳动方式参与的占13%。

从村级层面看,村干部受文化层次、思想眼界、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部分农村干部认为发展经济存在风险,不愿主动尝试,不善于管理,思想有顾虑,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村民层面看,有意愿参与产业发展,但具体行动较少,担心、害怕、顾虑较多,并且都表示希望别人牵头来做,自己没有牵头能力。


四、增收途径方面 ——无基础、无技术现象严重

凉山村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在家务工人员占29%,在家务农人员仅占0.7%。务农基础条件较差,种地收入较低,大量土地流转、闲置,耕地质量不高,并呈下降趋势。在家务工人员有59%的人认为未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有51%的人认为自身技能不够,影响家庭收入。村委会干部介绍,目前凉山村有110多名男性在附近工业园区的模具钢厂上班,有200多名女性在园区企业上班,均以无技术、无特长的普通工人为主,只有少数村民为管理层和技术骨干。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存在问题的同时,凉山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新型农民正在出现。凉山村从事电商、服装代理商、工程机械类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模式、生活状态。游某,1982年出生,从事护肤品行业的跨境电商,月收入5000元左右。游某林,1990年出生,在抖音、淘宝等平台从事店铺维护,月收入5000元左右。甘某南,1989年出生,某服装品牌湖北代理商,通过电商、实体店进行销售,月收入6万元-7万元。这些“新农人”正改变着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互联网等领域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能人返乡悄然兴起。游某,1968年出生,原来经营模具钢企业,后因环保问题对企业实施关停,2018年回村承包210亩土地,主要种植福柑、蔬菜等农作物。游某水,1972年出生,原来长期从事水产养殖,近两年回村经营垂钓鱼池,生意高峰期每天有30-40人钓鱼,每人每天160元,月收入5万元左右。除此之外,通过走访、座谈发现,凉山村有不少有志之士愿意返乡投资创业、反哺乡邻。

——勤劳本色仍然存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上至80岁老人,下至90后小伙子,吃苦耐劳的本色仍然没有丢。甘某国,1981年出生,在模具钢企业上班,每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月工资近万元。王某,1985年出生,和妻子一起经营早餐店。每天凌晨0点起床,凌晨4点开门营业,上午9点左右关店,月收入万元左右。在王某身上,有着严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肤色和沧桑,当问及他的期盼时,他回答:“如果可以,想找一个更好的位置做生意,争取多赚点。”

结合凉山村现状,未来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加村民收入,增强幸福指数。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内生动力。要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将致富能手、青年骨干农民培养成党员、村干部后备人选,将有经营头脑、管理能力、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班子中,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发挥政府职能,提供增收支撑。以规模适度、品质优良、特色鲜明为导向种植农产品,避免与周边区域农业产业同质化竞争。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成效突出的农户,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提高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发动区直部门、辖区企业,对凉山村周边村庄的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进行直销,提高销售效率。

创新方式手段,加快科学发展。梳理村级闲置集体资产,通过拍卖、整修、租赁等方式,提高使用效益,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村集体的耕地、荒山、荒地等,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稳定供求关系;突出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农产品等认证工作。

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工资收入。发挥城郊型农民优势,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竞争力。为农民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倡导工业园区企业,创造条件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得到保障。要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从事种植养殖、互联网等行业的带头人,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 2023-06-24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30540.html 1 凉山村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