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委党校 张伟 恩施市龙凤镇党委 刘伦
恩施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思想认识“解疙瘩”。
在宅基地有偿使用、闲置退出、违建拆除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中的阻力与纠纷,实现党建引领促发展。通过专家讲座、问卷调查、群众会等形式,多轮次举办宅基地改革培训会,普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邀请优秀党员、群众代表、乡贤能人、乡建机构结合实际,畅想村庄发展前景,明晰村庄发展路径,增强村民发展信心,让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明晰身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清”。
以户籍在册人员为基础,展开拉网式排查,建立“一户一表”登记造册。对原始取得、挂靠取得、婚姻取得、收养取得、移民取得等因素正确区分,张榜公示。针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漏登问题,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回头看”,及时纠错并重录系统。对全市19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订章程,完善制度,实现宅基地所有权行使有制可依。
三是分类推进,共富提效“有新招”。
对偏远农业村,清理闲置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实施拆旧复垦,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调剂,以获取偏远村庄初期发展资金。
对城郊村及旅游产业带动村,放活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入与退出等试点政策。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竞价有偿使用,闲置宅基地转用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改革措施,带动乡村旅游、民宿、工业发展。
对城中村,在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实际,采用历史违法建筑分类处置与宅基地使用权有限择位竞价相结合方式,将征地拆迁边角地、未利用地有效利用,覆盖征地拆迁成本。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急需突破的难点
一是解放思想力度不够。市、乡(镇)、村三级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明晰,存在不敢干、不想干、不会干的情况,结合村情民意改革力度与意识不强。
二是部门权责不明。农业农村部门职能仅能够就农房信息摸底、宅基地资格权身份认定、违法用地查处等方面发力。宅基地管理中涉及的村庄规划、农用地转用、不动产登记等权限归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存在步骤不统一状况。
三是收益分配兑现不及时。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后所获得的收益,存在未及时兑现情况,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推进恩施市宅基地制度 改革发展的对策
一是思想破冰,增强深化改革的魄力。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深化改革、干事创业的力度。恩施市作为恩施州宅基地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地区,要把解放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放在首位,打破思想围城,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僵化思想。一要坚持学习,熟悉理论政策及相关法律条文,做到心中有数。二要调查研究,敢于勇闯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做到肩上有责。三要明晰考核办法,组织部门要在改革中考察、识别、选拔和任用干部,做到手中有尺。督促基层干部以想干、敢干、能干、善干的精神状态勇担改革重担。
二是部门联动,优化行政审批执行力。涉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各部门要加强纵向与横向沟通联系,形成联合审批机制。一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强化监管,做好服务。二要深入调研,关注宅改中的急难愁盼,针对最紧要、最关心的问题,专项推动行政改革,优化监督、管理审批流程。三要打破信息壁垒,各部门共享信息与数据,畅通数据渠道。
三是规范分配,激发干群内生动力。宅基地制度改革带来的财富蛋糕不仅要做大,更要分好。一要探索利益分配机制,减少宅基地制度改革阻力。以村集体经营公司为载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劳力股份合作社,将村民按照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形成利益链接体,激发乡村各个主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乡村振兴。二要形成利益链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可承建400万元以内的基础设施工程,让村民共享村庄建设红利。三要明晰奖励制度。对宅基地指标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村组干部,可按提取福利费的20%发放奖金,收益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组织可给其成员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