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童长虹
“乡情联络员” 的设置背景与基础
近年来,大冶农商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办行”服务目标,大力推进“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服务模式。截至2023年4月末,已对全市328个行政村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建档评级农户达6.3万户。同时,大冶市作为省委省政府划定的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为“整村授信”提质增效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期,我们针对“整村授信”质效进行了调研走访,调查收集用户意见,发现依然存在“需求信息不畅”“农户信任感不强、用信意愿较差”“村组配合度不高、与农户黏性不足”等问题。为补齐工作短板,我们在派驻金融村官的基础上,增设“乡情联络员”,着力打造一支更专业、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团队。
大冶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出大冶地方浓厚的“村组文化”和“姓氏文化”,我们的“乡情联络员”便以此为基础而设立。
“乡情联络员” 的定位及职责
全行341名在职员工,根据本人及亲属的祖籍,自行申报,对全市328个行政村逐一认领,担任所在村“乡情联络员”,与基层支行的金融村官一起,实现“一村一官、一村一员、村村覆盖”。
由于大冶乡镇村组较多,一名客户经理往往担任多个村的金融村官,加上员工轮岗要求,金融村官的服务存在“缺位”现象。增设“乡情联络员”,一方面解决了基层支行人员不足问题,有效补充了金融村官服务力量。另一方面“乡情联络员”工作在农村、服务在农村,是我们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直接体现,有效增强了农商行与广大农民群众的黏性,筑牢农商行与“三农”之间的服务桥梁。
除了工作之外,“乡情联络员”是对“金融村官+村银共建”的丰富与延伸。“乡情联络员”以“乡情”“亲情”为纽带,村里的集体事业、重要活动、大事小事等均可以“亲情”的身份介入进去。帮村里卖农副产品、给人做媒说亲、带孤寡老人进城办事,在“乡情联络员”身上涌现了很多感人的“微故事”。通过实践,农户对农商行信任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全行“整村授信”农户签约用信达4180户,较年初净增876户,占全部微贷户数净增的39%,提质效果明显。
践行乡村普惠金融,同样是农商行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情联络员”除了解决“三农”贷款难题,提升“整村授信”质效,还担负着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普及预防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等基础金融知识;推广普及各类电银产品;发现培育村组优势产业、规模农户;加强脱贫户金融帮扶力度;积极培育发展信用村建设,淳化乡风民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众多职能。
“乡情联络员” 的考核与管理
实行量化考核。制定了专项活动考核方案,计划全行整村授信签约新增3560户,用信1780户,其中,外勤“乡情联络员”授信签约不少20户,用信不少于10户,机关及内勤人员授信签约不少于10户,用信不少于5户。实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本账、人人带考核”。
强化奖惩激励。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个人,按最高250元/户计价,多劳多得、上不封顶;对未完成的按相应标准处罚。同时,为确保真实性、稳定性,考核户数需保持到年末,奖励工资每季度按40%、30%、30%计发。
畅通晋升渠道。每季度评选5名“最美乡情联络员”,同时对员工进城、进机关实行加分奖励,并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
总体来看,以“乡情联络员”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拓宽乡村振兴服务渠道,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大业、推动普惠金融落地有重大意义,也是拓宽微贷营销渠道,夯实“微贷主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