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九畹溪镇党委书记 刘峰
自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来,秭归县九畹溪镇各试点村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结合美丽乡村项目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探索构建“1+ N”推进格局,把共同缔造的中心思想(“1”)和各个村不同的共建模式(“N”)有机贯通起来,切实将共同缔造理念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
石柱村“四子” 共建美丽村落
九畹溪镇石柱村作为秭归县首批省级共同缔造农村试点村,广泛发动群众力量,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子”共建模式,开展“美丽村落”二期项目,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有效改善了村落整体环境。
拿银票子。按照“群众出一点、项目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社会帮一点”的模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9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4万元,群众通过投工投劳、提供材料等方式折算资金5万元。项目直接受益户按50元/米筹资1.4万元,水泥院坝开挖直接受益户筹资0.5万元,合计筹资1.9万元。
让田埂子。涉及占地群众主动“让利”,受益群众自己商量“调补”,产业发展积极“转型”,共同支持项目建设。受益群众自愿让出自家菜园、院坝等,折算资金0.3万元,提供磨盘、苗木、木材等折算资金0.8万元,支持项目建设。
撒汗珠子。坚持房前屋后小项目群众自己建,一般项目群众参与建,复杂项目群众监督建,投工投劳支持项目建设。受益群众投工15户18人,积极参与平整路基、开挖院坝等,投工投劳折算资金2万元。
出金点子。群众因地制宜出谋划策,干部现场解答政策,专业团队提供建议,群策群力助共建。村民对于改变村落环境意愿强烈,针对自家房前屋后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提出项目建设的“金点子”,为项目建设建言献策,个性化改造屋旁鱼池庭院等,让房前屋后不仅看起来整洁美观,也更方便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槐树坪村“先建后补” 共建幸福道路
槐树坪村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屋场会、院坝会、村落夜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要求“共性的问题率先说,集体的问题重点说,个人的问题私下说”。
三村落的入户路狭窄、交通不便,每到下雨天路面泥泞湿滑,对于日常出行极不方便。针对这一情况,槐树坪村两委干部组织群众召开屋场会,共同商议了入户路硬化实施方案。
通过“村党组织-村落理事会-群众”三级议事平台,村党组织负责对上统筹资源找资金,理事会负责对下征求群众投工投劳意向。
三村落入户路项目讨论过程中,90%以上受益户在“以奖代补”申请书上按上“红手印”,并现场举手表决通过方案,村委会协调帮扶资金每米道路硬化补贴150元,群众出资200余元,先由群众投工投劳、让地让利共同建设,建成后由村集体验收,最后为群众补贴总投入的30%,即项目建设由群众出资70%,村集体投资30%,村落组织群众出工出力参与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期盼的问题。
峡口村“四三三”法 共建富美村落
峡口村二村落由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村落会衍生出来的“四三三”出资模式,正推动村落过河便道、窄路加宽、花坛美化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进行。“四三三”共建模式即项目建设由村委会出资占总投入比例40%,市场主体帮扶占总投入比例30%,受益户出资占总投入比例30%的共建出资模式。
在决议项目实施方案的同时,村落群众推荐成立了监督小组。经过折算,村落会现场收到村民出资建设款项1.2万余元,受益户每户出资300元到500元不等。群众自发将出资款项交给监督小组成员,签订建设协议,组织群众出工出力参与建设。
峡口村二村落探索的“四三三”项目实施新路径,让市场主体、群众纷纷参与,统筹资源办大事,进一步让共同缔造的理念贯彻在每一个建设现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接下来,九畹溪镇将继续挖掘共同缔造的深刻内涵,紧扣这个“1”,再根据各个村不同的群众基础、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好方法好模式,确保共同缔造项目在每个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