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1日

春风化雨润“三农”

——黄梅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服务工作纪实

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右一)、副县长刘远征(右二)调研县供销社楚兴农资公司强县工程。

县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王少良(右一)在县供销社楚兴农资公司旱秧育秧基地了解秧苗生产情况。

农机收割小麦忙。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黎明 张青松


时值“双夏”,黄梅县孔垄镇王坝村地头一片繁忙景象。“37亩荒田平整后,我们准备种植水稻。”6月14日,黄梅县旗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柳文良站在田边,边指挥着4台抄田机现场作业,边向农村新报全媒记者介绍。

近年来,黄梅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实施“开放办社”战略,积极借力、借势、借智发展,在重构组织、创新机制、开拓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按照“政府领导引导、供销社牵头实施、村集体深度融入、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思路,由县供销社牵头,联合乡镇政府,整合农资、农机、农技、电商、再生资源及其它为农服务要素成立乡镇农业服务公司,为托管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服务,已完成独山(晨曦)、分路(兴农人)、濯港(稻香)、孔垄(棋望)等4个乡镇农业服务公司的建设任务。目前,旗望公司拥有50多台套农机,而公司负责的联合社有各种大小农业机械500多台套,联合社直接土地托管4万亩,协议土地托管12.8万亩。

聚民智解民忧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黄梅现有耕地104.66万亩,基本农田83.51万亩,是农业大县。供销社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经济组织,既是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如何在发展农业主战场上当好国家队、主力军,黄梅供销人一直在努力。

黄梅县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王少良带领一班人到企业一线、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企、问计于民。“供销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农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实干担当,推动乡村振兴和供销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

找准目标后,黄梅供销人敢想敢干。

做强农资供应。该县供销社楚兴农资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供销社传统农资经营企业。近年来,公司聚焦流通服务主业,主动融入强县工程,依托“1+40+320”模式,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资流通服务体系,推动农资“集采集配、联购分销、直达地头”。在全县设立40多个农资直供点、320个农资销售点,点对点配送上门;建立“生产商+公司本级+经销商”三级农资储备体系,储备各类化肥5000余吨,服务“双夏”、不误农时,为农户提供预约自提和送货上门服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化肥每吨可减少费用150元,农药每吨100元。

做好农业示范。与上市公司(大北龙公司)、福建团队合作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引领带动农业发展。建立又香优丝苗米示范基地1200亩,亩产1300—1500斤,比常规品种高150—200斤;充分利用水稻秋收后的农田,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在大河镇、停前镇等地种植油菜5000亩。蔡山镇王上屋村供销社通过除埂、填沟,让“小田变大田”,小方格变成大方块,土地的回馈更加直观。2022年新增农田面积110亩,村集体年增10余万元。同时,农民收益一方面通过进城打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托管享受到“2(村“两委”):2(供销社):6(村民)”分红,实现“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

供销社通过开放办社,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经营服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更让“黄梅供销”这一品牌在更大区域叫响,“合作就与供销社合作”,已经成为农民的普遍共识。

强政策搭平台

助攻建设“鄂东粮谷”

“之前没有晾晒场地,时常为晒粮发愁,今年什么天气也不怕了。”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位于楚兴农资公司粮食烘干坊升级改造项目完成。谈及项目,县供销社楚兴农资公司总经理吴寿春高兴不已,这更加坚定了他扩大服务规模的信心。

今年2月,黄梅启动“鄂东粮谷”建设工作,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为推进“鄂东粮谷”建设,该社积极与省市国投公司对接,依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及农服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服务主体,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提供“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2022年全供销系统社会化服务面积达45万亩次,从单一流通服务、传统经营业态到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

“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生产难题,更有效降低了施肥、播种、机械等种植成本,让大量优良品种得以推广,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供销社三方受益。”据濯港镇稻香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夏洪介绍,通过整合土地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5%以上,亩均增收节支200元以上。

早稻不及时收割,不但影响收成,还耽误晚稻种植。一个星期前,在当地农机部门的帮助下,独山镇高大屋村黎国良对接上了独山农业服务公司的“双夏收割服务队”。按照三台收割机每天收割180亩早稻计算,黎国良的310亩早稻2天内就能收购完备,每亩费用比本地还便宜15元。

为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全县供销系统不断完善“农机作业、全县统筹”的高效联动机制,提升为农服务智能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老百姓一个电话、服务项目送到家”。今年“三夏”期间,选取67个具备农机设备、仓储设施的供销为农服务网点,制作《农业机械分布图》,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点位,真正做到“农民吹哨,供销报到”。

为建设为农服务的市场主体、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该社每年拿出不低于20%的社有资产收益设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基层社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近5年来,充分发挥财政600多万元专项资金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培育服务组织70多个,其中13个村级社、15个乡镇社、4个农业服务公司(独山晨曦、分路兴农人、孔垄旗望、濯港稻香)和39个专业社,这些服务主体活跃在田间地头,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转理念优服务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新开镇团坡村的新开再生资源回收集并中心,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电器等5大类分别存放在仓库里,中心主任袁单雄介绍,该中心采取以原有基层社为班底,“基层社+”模式探索组建而成。三农中心、基层社、再生资源回收集并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三块牌子、一个机构”,在县供销社指导下,由黄梅县涌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和市场化运作。目前,全镇回收处理已实现闭环管理。

“以前我是骑自行车下乡收购废品,现在是别人送上门。”52岁的袁礼兵是新开镇新埒村再生资源回收点负责人,他每月回收废品价值达8万元以上。这是该县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整县推进”办法,吸收社会能人、基层供销社主任作为市场主体、参与集并中心建设的实例。目前,黄梅县已建成规范性村级回收点55个、城区社区中转站14个、乡镇集并中心13个,县级营运基地正在加速建设,织密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实现了垃圾从源头分类。

该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梅发〔2017〕10号文件,全面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县供销合作公司加强与湖北供销电子商务公司、黄梅青尔农业发展公司的合作,线上搭平台(“供销荆选”)、线下建展馆(“消费帮扶馆”),相互借力、借智、借势,实现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目前,两个线下馆已经开门迎客,主要展示推介供销社企业及黄梅本地特色农产品。永泰烟花爆竹公司以“城区禁鞭”为契机,大力发展青花瓷酒、长江保险等代理业务,从传统烟花爆竹经营向多业态经营转变,青花瓷酒销售累计实现1000万元,长江保险代理费累计实现500多万元。疫情封城期间,联营工业品公司九龙购物中心采取“被动变主动、线上变线下、自购变代购、直供变点供”的“四变”销售模式,保障农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累计日用消费品配送总量1000多吨。分路兴农人农业服务公司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潜力和经营活力,实现了粮食收购、储存、烘干、销售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2022年,粮食烘储2000万斤,代烘价格为每吨120元。

--> 2023-07-01 ——黄梅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服务工作纪实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32034.html 1 春风化雨润“三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