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1日

一个村庄的历史性节日

卢圣虎(黄石)

六月,热浪初涌。

诗人聚焦洪湖,洪湖聚焦戴家场,戴家场聚焦潭湖渔场。潭湖渔场迎来了建村以来最盛大的喜事——中国·次要诗人洪湖年会暨年度诗歌奖颁奖盛典在临水庐农庄举办。

潭湖渔场是我的故乡,它不是行政村,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自然村湾。记忆中它一直叫“窑湾四队”,一个容纳杂姓的偏僻地,似乎是敝帚自珍,也似乎是韬光养晦,素与周边村庄少有往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因开挖的鱼池多而晋升为镇里的“鱼仓”,由此有了一个企业性质的名称“渔场”。

坦率地说,作为组织者之一,我深感忧虑。一个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我们充满善意和诚意,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为渐渐淡出视野的田垄聚集些人气。天气反复,我们准备了雨晴两套预案,极尽人事。地利其实极其不便,一是村庄偏僻,交通和停车都是问题。二是接待能力,包括基础设施、餐饮、服务水平等等,临水庐农庄似乎尚不具备举办百人以上盛会的能力。不过,因系纯粹的文人集会,“把诗写在大地上”,我们在意的是原生态,在乎的是农村原汁原味的表情。

盛典圆满落幕,我为自己的多虑和世故感到无比羞愧。这次盛会,全体村民齐上阵。一切有条不紊,一切尽可能以最好的面目示以客人:进村口有男丁引导车辆停放,进入主会场有义务锣鼓队敲锣迎宾;家有主妇的,要么上厨房帮忙,拣菜、洗菜,要么收拾餐桌、端盘服务;老婆婆们也不闲着,在会场随时收拾着空矿泉水瓶和西瓜皮,忙得不亦乐乎;为了确保电力供应,村里从镇上借来一台发电机现场发电;为了让远方的客人吃上特色菜,村民自愿下塘现场采挖藕带,大哥专程请人制作了如今难得一见的精致早餐——三味九碟,在洪湖一带,对最尊贵的客人才奉上这种早餐样式。

农村人情往来重,曾为世人诟病。但这一次,我有了新的认识。乡里乡亲,世代相邻,一家办红白喜事,村里家家户户要赶上“百家情”,这既是传统习俗,也是和谐乡亲关系的重要纽带,不在意多少,在乎情分,在乎脸面。

他们听着锣鼓声就来了,以为大哥家办什么喜事,要送上份子钱。裴爹,应该有八十岁了,他拄着拐杖找到“报到处”问我,哪里收情钱?我说,老爹,今天不收礼,就是玩。他一脸纳闷地走开了,我望着他颤巍巍的背影,突然感到了一股甜甜的暖流。

现场有村民感慨地说,渔场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客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也从来没有这么受外界关注过。

把诗写在大地上,乡亲们其实已经写出了最动人的诗篇。几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聚会,竟成了一个村庄的大喜事。在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的火热时代,这个村庄已经自觉诠释了共同缔造理念及其现实魅力。他们的合力襄助,创造了农村户外举办大型诗会的传奇,也创造了村庄历史。如果以更为乐观的说法,他们鼎力奉献了一个可以记入中国诗歌史的经典故事——田野诗会,把诗写在大地上。

人生因缘而聚,缘有多种,真正的正缘是走不散的缘分,正如父老乡亲。这些父老乡亲一辈子守在原处,那么纯朴,那么宽厚。他们不会计较从前的家族式或门户式恩怨,更不计较一场与己无关的活动之自我得失,只是尽力当好一个主人,以农村最高的礼遇招待游子带来的嘉宾、朋友。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外折腾什么,无论你是亲是疏,他们永远站在你身后,默默给你温暖,给你力量,给你留下最后的底牌。

也许,这正是乡愁让人魂牵梦萦的魅力。

--> 2023-07-01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32047.html 1 一个村庄的历史性节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