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马天意 通讯员 黄强 许俊富
一台电脑,海量数据,全年无休。
在网络世界里,枝江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姜栋民通过敏锐的“嗅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寻找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为一起起网络犯罪案件指引方向。
2019年,25岁的姜栋民调入枝江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很快成长为行家里手。
个人信息泄露是姜栋民打击的重点。
今年2月,宜昌警方发现外地某科技公司通过开发贷款APP收集公民信息并贩卖。
姜栋民主动承担案件研判工作,在半个月时间里,他每天都守在电脑前,紧盯犯罪团伙每天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对成千上万的信息逐一汇总分析后,姜栋民顺藤摸瓜发现公司服务器,团伙组织架构、公司分布、涉案人员等细节也陆续浮出水面。
随后,宜昌警方赴杭州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90余人。姜栋民一行5人在该团伙的数据储存地,采集侵犯公民信息线索7400余万条,为该案固定了强有力的电子证据,最终确定公司通过贩售公民信息所得非法收入超1亿元。
与传统违法犯罪相比,涉网犯罪案件隐匿性更强、涉及人数更多。每一条看似普通的网络信息,都可能成为揭开案件的关键。姜栋民直言,“网络犯罪一旦无法固定证据,打击就会十分困难。网安民警要抓住不起眼的线索,第一时间介入。”
今年3月,姜栋民在网络巡查时发现一男子的手机上安装有一款境外聊天软件。核查得知此软件是该男子通过某电商平台购得。姜栋民通过对电商平台进行数据研判,挖出一家以游戏加速器为幌子,贩卖境外翻墙软件的公司。这家公司地址在武汉,通过在软件上发布大量涉黄视频并从中获利。
4月下旬,在姜栋民完成犯罪证据梳理后,枝江警方赶赴武汉抓获嫌疑人13人。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犯罪手段花样翻新,网安民警必须不断加强对于业务知识的学习与钻研,重视每条线索,才能不放过一个犯罪嫌疑人。”姜栋民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