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5日

加固塘堤坝,重建输水管,扩挖溢洪道。咸宁集中整治病险塘堰——

端稳用好头顶这“盆”水

堤顶设置责任人公示牌、安全警示牌。

堤下就是良田、村庄

堰塘上游坝坡建有多级取水口。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卢志广 敖琼 吴清龙

“多亏整好了这口‘高帮塘’,把这几场大雨的水给‘兜’住了。”7月22日一大早,咸宁市通城县沙堆镇水管站站长熊念爬上港背村7组的长涡垅高帮塘的堤顶,对一同巡堤的港背村党支部书记柳么意说。

在鄂南山区,人们把位于村湾上方的塘堰称为“头顶塘”,塘坝高、位置高的塘堰称为“两高塘”,二者统称“高帮塘”。一旦失事,对下游村湾的影响很大。咸宁作为湖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市万方以上有防汛任务的“头顶塘”426座、“两高塘”836座,可谓“头顶库水、肩扛山洪”。

小塘堰关系着大民生。今年,咸宁市把整治病险塘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咸宁市病险塘堰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95座病险“头顶塘”除险加固,进一步发挥这些堰塘的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先天不足 年久失修

病险“高帮塘”宛如“定时炸弹”

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塘堰,对鄂南山区群众的生活、生产至关重要。“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是饮用水源,长时间不下雨,又变成灌溉水源。”7月22日,通城县沙堆镇罗塘村党总支书记卢志高历数塘堰的功绩。

然而,由于多年来统筹治理不足,投入少,部分高帮塘出现堤身单薄、漏水、溢洪不畅等险情。一遇极端雨情,悬在山区群众头上的这“盆”水,极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前年夏天,谢家大塘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卢志高说起来仍心有余悸。

2021年7月2日晚,一场大雨袭击罗塘村,19组居民点上方的谢家大塘输水管堵塞。发现山上水塘没有往下排水,住在塘堰下方200米处的村民心里越来越不踏实。次日凌晨5时,组长龙远怀爬上塘坝一看,水面离堤面只有50公分距离,土石坝吸饱了水分,他及时将情况报告给村里镇里。半小时内,沙堆镇书记镇长都来到堰堤上,迅速组织劳力、机械上山,挖出一条泄洪渠,这才排除了险情。

咸安区汀泗桥镇廖家山大塘,由当地村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发修建,塘坝高17米,与最近的民房仅相隔20米,而塘堰的溢洪道,却只是一条宽、高各50公分的水沟。“当初的设计太简陋了。一旦塘堰涨水、漫坝,后果不堪设想。”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工程科科长夏俊说。

“经过排查,像谢家大塘和廖家山大塘这样的病险‘头顶塘’,全市共有142座,各责任单位要在年内除险加固到位。”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农水湖泊科科长严潮介绍。

强化责任 全面体检

塘堰整治有了技术指南

今年2月24日,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病险塘堰除险加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隐患轻重缓急程度、资金情况,有序组织实施整治,并明确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及乡村振兴等部门职责。

“塘堰除险加固和管护工作,将作为县乡两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各部门优先将病险塘堰整治纳入各自分管的水利、高标准农田、国土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咸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郑耀英说。

3月16日,咸宁市病险塘堰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印发《咸宁市塘堰安全评估技术指南》,列出了塘堰堤身、输水管、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和安全警示标志、责任人公示牌、抢险道路等在内的20多项指标,要求各县市区依此完成“头顶塘”“两高塘”的“体检”。

同时出台的《咸宁市塘堰整治技术指南》,则从防洪标准要求、塘堤、泄洪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建设、安装上做了详细安排,要求重点消除堤身单薄、泄放设施不全、明显渗漏、脱坡等安全隐患,并在塘堰现场公示巡查责任人、行政责任人、主管责任人、技术责任人。“2024年,我们将完成病险‘两高’塘堰除险加固,2025年底前,完成其他病险塘堰除险加固。”郑耀英向记者介绍整治时间表。

“小水利”涝能排旱能灌

有病就治 重症先治

2021年险些溃坝的谢家大塘,此次被列入首批除险加固名单。

按照《咸宁市塘堰整治技术指南》要求,谢家大塘新修了上堤道路,溢洪道底板、边墙采用混凝土衬砌,并与堤底水渠相连,菱形格护坡上,绿草如茵,近5米宽的堤顶,可保证特殊情况下机械及时上堤。

塘堰上游坝坡,设有下塘踏步,斜卧管7个取水口分层取水,管理便捷,使用方便。堤顶一侧的公示牌上,“四个责任人”一目了然:行政责任人:娄敏华(沙堆镇副镇长)、主管责任人:朱万红(驻村干部)、巡查责任人:卢志高(罗塘村党总支书记)、技术责任人:熊念(沙堆镇水管站站长)。

“我们编制完成‘头顶塘’整治实施方案后,组织县水电勘察设计院分别对塘坝、输水管、溢洪道等进行整治设计,县政府统筹1200余万元,抢在今年汛期前完成了58座病险‘头顶塘’除险加固,新增1200余亩灌溉面积。”通城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罗琦介绍,汛期后,将继续除险加固75座“两高塘”。

同一时期,咸安区也对全区29座“高帮塘”中的8座病险“头顶塘”进行了除险加固。“此前最担心的廖家山大塘,扩建了60米长、1.1米深的溢洪道尾水渠,直接连通村湾旁边的排水渠。”夏俊介绍。

截至目前,赤壁已除险加固7座病险较重的“头顶塘”,赤壁市病险塘堰除险加固工作专班还抓紧谋划赤壁市水库、塘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争取今年第三季度5000万元专项债券,用于实施该项目。“资金到位后,将对余下29座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塘堰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吴文军说。

--> 2023-08-05 加固塘堤坝,重建输水管,扩挖溢洪道。咸宁集中整治病险塘堰——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36995.html 1 端稳用好头顶这“盆”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