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全省供销社加快综合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各地各单位围绕如何落实《持续深化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和思考,展开交流,全省供销社系统深化为农服务新路径、推进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路进一步厘清。以下为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代表单位发言摘登。
武汉市社
强化四级联动
重塑供销产业体系
武汉市社于2002年成立武汉供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武汉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历经多次重组,目前拥有山绿集团、供销农业集团等10家全资或控股企业。武汉市6个新城区和1个中心城区(洪山区)设有区社,共有105个基层社和36家出资企业。武汉市社将立足武汉特大中心城市优势,制定完善四级联动方案,重塑全市供销产业体系。
——以合投公司为主体,组建武汉供销供应链管理公司,打造武汉市规模较大、品类较多、功能完善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争取2025年底供应链规模做到50亿至60亿元。
——以现代农业集团为主体,开展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接省社农资集团、粮油集团,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争取2025年底土地托管规模翻一番,农资市场份额占全市85%以上。
——以山绿集团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抓手,向外拓展、靠大联大、延链补链,对接省社银丰集团等企业,争取2025年底进出货物吞吐量200万吨,年交易额300亿元。
——农村电商公司充分发挥武汉超大城市、超大市场优势,积极对接全国总社832平台和省社电商公司,通过区社、基层社做强做优做实销售网点和渠道,争取2025年底经营规模翻一番。
随县
创建全国县域
流通服务网络强县
经过10余年改革发展,随县供销社从一个“无办公楼、无人员、无资产、无企业”的“四无社”,成为“有企业、有网络、有服务、有模式”的“四有社”,在2022年全省供销综合业绩考核位列第一。随县供销社被列为全省深化供销社改革试点地区,跑出加速度。
——平均每3公里就有一个服务基地。2022年8月成立的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800万元建设“一基地七中心”,整合农机206台套、烘干设备85组,为5个乡镇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
——推进数字化信息服务,开发“随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小程序,解决农机服务信息不畅的问题。同时,围绕“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采集配体系,探索“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运营模式,日均收发快递10万余单。
——作为随县“强县工程”重点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两网融合”项目,4月运营至今,累计回收再生资源200多吨。
——实现基层社及供销超市、庄稼医院、三农服务中心乡镇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全覆盖。目前,已有流通服务龙头企业6家,构建1个县级枢纽、18个乡镇节点、281个村级终端、1000余个基层网点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勇当构建全省“一网四链”先锋
襄阳市社
在搭建平台、聚合网络资源、做强四个产业链条等方面,拿出硬举措。
——搭建一个平台。组建襄阳市城乡供应链集采集配公司,搭建全市物流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向上对接全国总社各购销交易平台、省社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网络,向外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向下开放端口,推动城乡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
——聚合一批网络资源。市级层面,以襄阳新合作仓储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集仓储、冷链、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为一体的冷链仓储物流园。县级层面,推动谷城、保康、老河口等县市区相关重点项目建设。
——做强四个产业链条。在服务好省社粮油、农资、日用消费品、棉花四个产业链的基础上,加强链式服务,放大“大树经济”效应,帮助市场企业导入供应链,推动企业卡位入链,构建精准切入、错位发展、组链成群的产业体系。
——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档升级新合作、中再生等重点企业,做强供销粮油公司、供销现代农业公司等新组建企业。加快中再生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达产见效,襄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建成投产,新合作仓储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
主动谋划,构建“四链四网”
宜昌市社
在充分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改革要求、省社改革安排基础上,迅速形成全市改革方案,主动谋划,构建“四链四网”。
——建设“四链”。服务农资产业链,依托中农云仓(宜昌)公司,紧密对接全省磷化工供应链。服务日用消费品产业链,巩固提升2个试点县,加快推进宜都供销物流园等5个“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中心建设。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有望引进中国天楹集团,一期建设80个资源回收站点、1座绿色分拣中心。服务柑橘产业链,与宜昌城发集团合作,出资1亿元组建宜昌柑橘集团。
——建设“四网”。建设现代仓储网,力争明年实现县级集采集配中心、乡镇和行政村仓配网点全覆盖。建设公用物流网,在主要中心镇与县城之间开展“班车化”物流运输。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网,通过改造、共建、发展一批的方式,完善村级惠农服务站。建设基层组织网,3年内实现乡镇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村级供销社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建好“一个平台”。打造城乡供应链智慧云平台,聚合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仓储物流资源、日用消费品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信息,成为政府的统计助手、商家的交易平台、农民的智慧管家。
构筑“一网四链”,“链”通城乡两端
湖北城乡供应链集团
作为“一网四链”的建设主体,湖北城乡供应链集团着力打通“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堵点,实现“农民增收、市场保供”双重保障,奋勇担当湖北城乡融合的“主渠道”。
——重塑供应链,织密“一张网”。采取“跨界整合、共建共享”新模式,线下整合好全省供销系统的服务网点、配送中心和农批市场,线上运营好国家级“832平台”、省级“供销荆选”平台。目前,湖北供销农特优品华中运营中心已投入运营。8月上线供销荆选APP3.0版,年内实现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快递共配平台、云仓管理平台试点上线。
——服务产业链,带动“九大商”。“供销e农、供销e棉、供销e粮、供销e批”子平台进入技术测试阶段,加快“农资、粮油、棉花、日用消费品”四条链业务平台全覆盖。加大布局订单农业和供应链贸易,促成订单交易超5亿元。运用“供应链+市场+孵化”新模式,集成物联网技术,着眼“九大商”,服务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推进“四流合一”。引进头部企业增资扩股,加速城乡供应链集团组建,搭建供销云、供销集、供销仓、供应链金融“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完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生态闭环,力争2025年建成全国供应链头部企业。
加速建设全省“农资+农服”一张网
湖北农资集团
湖北农资集团聚焦农资供应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全省农资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为抓手,加速建设全省“农资+农服”一张网。
——以“一张网”重塑全省农资供应服务体系。以资本为纽带,共同打造农资集采、分销、配送、服务于一体的全省供销社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到2023年底前合资成立50家县域农资或农服公司。
——以“两条链”推进县域农资和农服公司恢复组建。以农资集团作为母体,依托旗下14家基层直营店、17家县级湖北农资配送中心、1063家乡镇级湖北供销三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432家省市县供销综合服务店,整合农资和农服“两条链”。合作成立县级农服公司,吸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进入农服平台。
——以“三级网络”构建县域农资流通体系。构建县级湖北供销农资配送中心、乡镇级湖北供销三农服务中心、村级湖北供销综合服务店“三级网络”,完善县域农资流通体系。目前,已在荆州、宜昌、荆门、随州、天门等15地自建农资配送中心12万平方米。今年在汉川、随县、云梦、监利等地进行试点,推动产品快速下摆进店入村到户,争取年底前连接紧密、持续经营的终端网点达到11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