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0日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支撑湖北棉花恢复发展

湖北省短季棉生产技术培训会。

棉花全程机械化农机观摩。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羿国香 罗真

近十年来,由于传统棉花生产以杂交棉营养钵育苗移栽为主,工序繁杂、用工多、生产投入成本高,种植棉花比较效益低,棉农积极性不高,导致湖北省棉花生产面积不断萎缩。

为加快棉花生产方式转变,湖北省从2008年开始大力开展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生产试验,集成示范推广麦(油)后直播短季棉生产技术,即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化了生产环节,减少用工,节肥减药,大大降低了生产投入,有效提高植棉效益,为湖北省棉花恢复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湖北棉花生产有地位

湖北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棉区,也是全国棉花主产省份之一,高峰时期面积是全国的1/8,产量占全国的1/5。2022年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四。

“十三五”以来,由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成本不断攀升和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突出,湖北省棉花面积和产量急剧下滑。近3年,全省棉花面积下滑减缓,基本稳定在170万亩以上。

湖北还是优质棉花生产大省,同其它棉区相比,湖北棉花大多是人工采摘,棉花色泽好,含杂率和“三丝”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和塑料绳等非棉性纤维)较低,深受省内外纺织加工企业喜欢,产量供不应求。湖北棉花品质纤维长度一般29mm-30mm,比强度28-30N/tex,除了高端纺织需要长绒棉以外,湖北棉花品质基本能满足纺织需求。

湖北棉花生产有优势

首先是技术成熟。湖北自2008年开展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以来,已在专用品种、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精准化控、化学除草、集中成铃、脱叶催熟等技术上取得大的突破,生产技术日益成熟,基本上获得了棉花种植主体的认可。该技术还于2014年获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相比传统植棉方式,2022年该技术实现了亩省工4个以上(节本增效280元/亩以上),节肥50%以上(节本100元/亩左右),减药30%以上(节本30元/亩左右),籽棉产量225公斤/亩以上,亩节本增收400元以上。

其次是品种有保障。2010年湖北率先在长江流域棉区开展短季棉生产试验,目前已审定品种14个,其中,通过看禾选种和多年试验,成功筛选出晶华棉116、冈棉11、中棉9705、荆棉94、福棉316、华棉2270和EZ9等7个优良短季棉品种。

其三是技术创新有支撑。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大、黄冈农科院、荆州农科院、荆门农科院、襄阳农科院等棉花科研单位大力开展新品种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选育出早熟种质资源15份,高产抗病种质资源10份,耐高温种质资源3份,适机种质资源5份;成功改装配套播种机、中耕施肥机和植保机等机械;2022年省、市农技推广部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300多人次。

其四是生产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当前湖北棉花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种植现状零星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大力培育和引导棉花主体进行规模化、轻简化植棉是稳定棉花生产的必选之路。近几年,通过对棉花主体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棉花生产主体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30亩以上主体个数214个,同比增幅31.3%;其中,种植面积50亩以上和100亩以上主体个数分别为90个、51个,同比增幅分别为73%、218.8%。

其五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棉花主产区市级农技推广部门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在荆州、黄冈、荆门、孝感、武汉、襄阳、宜昌、天门等地开展棉花轻简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023年,举办百亩以上规模高标准轻简化栽培技术核心示范样板60个,核心示范面积1.5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用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植棉面积超过30万亩。

促进湖北棉花恢复发展仍需政策加力

尽管湖北植棉基础较好,一批老棉农有植棉习惯,对棉花种植有感情且植棉水平较高,在不请工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收益。加上湖北棉花生产模式优,主要是油棉、麦棉、麦瓜棉等种植模式,较好地兼顾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对湖北棉花恢复发展发挥显著的科技支撑作用,但要让湖北棉花强势归来仍面临不少困难。

一是生产成本上涨过快。近两年,棉花生产物化成本上涨较快,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化肥同比上涨60%-80%,其它生产物质也有不同程度地上涨,棉花生产成本增加100元-250元/亩。

二是棉花生产作业机械缺乏。当前湖北棉花机械作业率低,作业机械比较缺乏,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效率,增加植棉生产成本。

三是棉田基础设施薄弱。在棉花遭受持续干旱情况下,很多地方棉田抗旱提水问题凸显,棉田缺少沟渠或浇灌设施,导致无法提水抗旱。

四是植棉比较效益偏低。与棉花同季节作物如大豆、玉米相比,后者相对来说,田管简单、用工少、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而植棉效益相比较低。

五是传统栽培习惯有待改变。虽然农技部门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大力培训,但他们仍习惯于用传统植棉技术管理棉花生产,导致新技术难以推广到位。

因此,专家建议,加强棉田基础设施建设,产棉大县将棉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范畴,便于促进棉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大棉花生产政策支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用于棉花良种繁育、技术模式创新、农机研发、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推进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

--> 2023-08-30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40681.html 1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支撑湖北棉花恢复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