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0日

亲戚书

宋红莲(潜江)

早些年,在乡村,亲戚众多,记人情往来的账簿,往往就是一本厚厚的“亲戚书”。安排客人入席就座,是支客先生的头等大事。因为筵席的座位尊卑有序,每个客人都有相对的位置。如果安排得不对,客人会捱着不上桌。严重者会认为被人小看,生气离开,这就是“招待不周,多有得罪”了。

我大哥结婚的时候,支客先生由本家一位小爷担任,他对我家的亲戚熟悉一半陌生一半。面对穿梭来往的满屋客人,他问我妈,“嫂子,这些人都是谁呀?”

我妈就介绍,这个是谁,那个是谁。

小爷为难地说:“你说这么多,我哪能都记得住呢,得罪了客人千万不要怪我啊。”

我妈说:“那不行,一个客人都不能得罪。”

小爷问:“那怎么办?”

这时,我妈看到了我,“喏,这不就是一本亲戚书吗?”

小爷开心地笑起来,“对对对,现成的一本亲戚书,就丢在身边,怎么就没看到呢?”

我这本亲戚书确实管用,尽管还很小,家里的客人我全部认识。客人来了,我只需喊一声,小爷就知道安排什么位置的座席了。

那天,尽管有我这本亲戚书做保障,还是出了一个小错。我有两个姑爷,年纪大的是小姑爷,年纪小的是大姑爷。小爷想当然地按年龄排序,将小姑爷安排了上席。大姑爷便认为小看了他,当众闹起情绪。我妈听到动静,从厨房里跑出来说:“不管上席下席,都是堂屋里的席。你看伢儿的舅爷在哪里坐席?”

我们这里的乡俗是,堂屋里的姑爷,厨屋里的舅爷。由于客多,我的两个舅爷没能坐上堂屋的筵席,肚子饿很了,只能到厨房里随便对付两口。

不过,舅爷也有一个很关键的尊位,荣誉也很珍贵。娘亲有舅,舅爷什么时候到,外甥的婚宴才能什么时候开席。

那一天,两个舅爷为了不耽搁开席,半夜就出门,早早地到了我们家。

--> 2023-08-30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40686.html 1 亲戚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