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汤洁 党芸菲
“张永杰警官在哪儿?我找他有事!”上月18日,宜城市郑集镇轩庄村村民李某和王某因打麻将出牌问题发生口角,先是互相辱骂,后互相拉扯、推搡。了解到事情经过后,民警张永杰现场进行调解,但效果不佳。见此情况,张永杰组织双方子女前来调解,结果双方都认为自己父亲受委屈,丝毫不退让,局面弄得更僵。
次日,张永杰邀请双方同族长辈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调解,渐渐双方认识到自己言语不当,冲撞了对方,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郑集镇位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皇城故址,人口8.4万人。近年来,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走深走实,郑集派出所推出“菜单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初始阶段,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郑集派出所所长唐文文介绍,“菜单式”的调解模式,使群众遇上矛盾纠纷,可以自行选择经验丰富、熟悉信任的民警调解。
“我通过‘菜单’选择了张永杰,把困扰我们两家多年的邻里纠纷彻底解决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村民刘洋感激地说道。
派出所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组建一支“民警+司法+城建+土管+行家里手+德高望重的长者”的专业调解团队,建立多元一体解纷机制,每名调解员“上牌”,公开个人信息、擅长领域和业绩,可由当事人“点餐”选择信得过的调解员,构建群众点单、窗口收单、中心派单、群众评价的链条式矛盾纠纷调解模式,确保矛盾纠纷接待受理无死角。
怎样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派出所指导员高超锋介绍,民警与司法工作人员协同配合,既打感情牌,也讲法律法规,“菜单式”调解及时化解小矛盾、小纠纷。民警在调解过程中存在困难,可向外借力,多部门力量参与,不仅实现“警民共调”“齐抓共管”,还能针对田地纠纷、房产纠纷等疑难杂症,选取专业人士组成调处小组,同频共振,让群众了解矛盾症结,引导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方式解决。
“在家门口就解决困扰我多年的土地纠纷,给你们点赞。”龙兴村村民周某激动地说。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小、杂、琐”的特点,郑集派出所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的落脚点,坚持“走下去”“融进去”工作理念,改变以往“坐堂问诊”调解模式,组织工作人员在基层网格调解矛盾纠纷,引导居民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将矛盾纠纷调解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今年以来,通过菜单式模式,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8件,已化解28件,化解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