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9日

奋斗的青春更美丽

——湖北“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决赛选手群像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欣 见习记者 江车 通讯员 张义 韩天绪 陈沫

在这里,乡村旅游搭上数字化快车,红色壁画扮靓城乡斑驳老墙,西藏千年核桃之乡结出新果,株株艾草从医圣故里蕲春走进千城万店……

9月5日,2023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决赛在黄冈市蕲春县举行。一个个围绕农业科技、农文旅融合、助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的匠心独运不断涌现,彰显青春力量。

“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已举办七届。多年来,共青团湖北省委出台“乡村振兴青十条”,建设“青创园”,实施“青创贷”,开展“青创赛”,积极打造品牌,建立健全“青链完备、青味浓厚、新业新人”的“创青春”文化体系,强化政策供给,丰富服务体验,让全省青年创新有动能、创造有舞台、创业有机会。

从选育良种、优化技术,为乡野增色的莘莘学子,到在传承创新中带动乡村致富的返乡创业青年,这群有情怀、有抱负的青年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放异彩。

创新擦亮青春底色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进入决赛的30组选手中,有6组来自湖北省内高校,他们热情洋溢,带着所学知识,从学校到乡村,从教室到田垄,只为改变农业、农村的面貌。

雷锋的精神、梁子湖的传说……由湖北美术学院学生组成的“艺术点亮红土地”团队,直击红色文化传播单一、乏味、碎片化痛点,通过展览策划、文创设计、墙绘定制、大地彩绘等艺术形式,“画”说着时代精神。他们的脚步遍布全国158个乡村,创作3700余幅作品,挖掘160余个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非遗传统在城乡中得以传播,源远流长。

长江大学援藏小分队的学生们致力于推进西藏加查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科技援藏成果书写在海拔32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望着一张张因强烈紫外线而变得黢黑的脸颊,耳畔却回响着“援藏是历练,是收获,更是成长”的铿锵话语。实地走访88个自然村落,跋涉10万余公里,从3000多株核桃古树中筛选出优质核桃种质资源300余份,共同努力下,高原核桃嫁接栽培成活率从52%提升到90%,核桃产量提高2倍,加查县核桃种植户实现年均增收50%。

“家有一亩麻,收入一千八。”武汉纺织大学的团队发挥学校在纺织工程方面的优势,手握6项专利,开发苎麻麻皮脱胶技术,研发出易回收纤维的防虫抗紫外环保非织造布,解决苎麻初加工、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高、资源浪费、再利用低等问题,让中国特有经济作物苎麻持续焕发生机。

创新驱动发展,搅动一池春水。在振兴乡村的时代热潮中,高校学子和青年教师勇争先、走在前,筑梦乡野。

传承才能更好前行

传统技艺需要传承,创业也是。决赛现场,向亮亮、孙宇凡、明若愚等人的创业故事,让人动容。一个做酒曲,一个卖鲜花,还有一个种柑橘,他们截然不同却又十分相似。从父辈手上传承的手艺、接过的事业,在他们手里发展成产业、品牌。

秭归县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亮亮出生于酒曲世家,在传承非遗酒曲发酵技术的同时,他带领团队建起3500平方米的自动化工厂,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培养扩培优良发酵菌种,有效提高了酒曲稳定性和纯度。同期研发黄酒、米酒、醋等深加工产品,3年营收累计超5000万元。如今,在现代工艺加持下,秭归酒曲香飘全球。

1994年出生的孙宇凡,成长在一个花艺之家。大学毕业后,他接手父母的花店,开始了卖花事业。从1996年的首家门店,到如今10家线下门店和10余家长期合作单位,孙宇凡不止于卖花:在团风创建200亩自主鲜花种植基地,采取以销定产、先卖后种的模式,规避鲜花价格波动、损耗大等问题;创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华中地区最大鲜花保鲜库,实现华中五省当日可达的配送时效。“年轻人创业不应该局限于已有的模式,我希望能与时代接轨,尝试开拓新的商业形式,寻求更广的市场。”创业多年,孙宇凡的初心依旧坚定。

3年前,还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明若愚回到家乡阳新,接过父辈的橘园,想要重振阳新柑橘。在与各大科研院校的合作中,明若愚始终坚持探索最优的柑橘品种和种植技术。2022年,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柑橘新品种“爱媛29”问世,年产量稳定在8万余斤,成了大批橘农的新选择。“我们与周边4个村签订‘村企联建’巩固拓展协议书,带动就业超1万人次。”明若愚坚信,返乡创业,不是为了富甲一方,而是带动更多乡邻发家致富。

领头奔进广阔舞台

从小镇走出的倪爱霞,靠着养牛,从贫困到致富,用了整整6年时间。在品种、技术上谋创新,在牛粪上做文章,在牧草中找商机,提供品种改良服务、养殖技术培训、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等,倪爱霞带领400多家农户从事养牛行业,实现每头牛多收1万元。

从医圣故里启航的蕲春艾灸馆,正向着将蕲春艾灸推广到全国、让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家蕲春艾灸馆的“千城万店”目标进军。“依托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展示区、蕲艾大健康产品展示区、蕲春艾灸师培训区、非遗传承蕲春艾灸疗法体验区和蕲春艾灸馆示范店展示区,集团每年收购艾叶2000多吨,间接带动艾农户均增收约2400元。”项目负责人杨清介绍,未来三年,将在全国75%以上城市,建设2万家以上的蕲春艾灸馆,助力蕲艾向千亿级产业冲锋。

乡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这些不遗余力,在乡野施展才华的青春身影,成为创新湖北群像的缩影。

“要瞄准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新业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打造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产品,做好项目,做精品牌,做强企业,在创新创业中展现青春风貌,实现人生价值。”诚如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蔡伟伟在颁奖典礼上所说,“创青春”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力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投身到乡村广阔舞台,挥洒汗水、激扬青春,为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2023-09-09 ——湖北“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决赛选手群像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242175.html 1 奋斗的青春更美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