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胡俊涛 通讯员 叶明 许海涛 向继华
初秋,山雨过后,竹山县官渡镇小河村凉亭旁,村民毛光山忙着清理落叶、擦拭桌凳。周边的几棵槐树、杏树,毛光山已种了三十多年,“相比之前关在自家院子,现在成为公共区域的绿化树,更有价值。”
“凉亭、乡村大舞台都是今年初建好的,现在不仅村民休闲,还经常有游客来打卡。”毛光山介绍,去年9月,村里召开的院场会上,大家提议升级村容村貌,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当时规划的凉亭、广场、乡村大舞台,因涉及多家农户的院子或猪圈,一度遇到阻力。拆旧动员会上,毛光山主动提出拆除自己的猪圈、酒坊,并说服左邻右舍4户拆除围院。
“村民一起干,啥事都好办。”小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大鹏感慨,现在村民出地又出力,管护也不用操心了。
村容村貌靓起来,田园综合体也应运而生。“我们将小田改大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农田500余亩,种植水稻和油菜。还在田间修建水车、游步道、雕塑等设施,周末客流量有上千人次。”返乡能人李文华的丰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年收入80万余元,带动62户农户增收。“大家一起干,比之前独自干,强多了。”村民何保江在合作社务工后,相比之前种2亩多地,年收入翻了几番,一年能挣4万多元。
李大鹏计划,今年在500多亩农田对面,建设粮食仓储中心,打造集旅游、观光、农业、生态于一体的样板工程,让村里既有看头,也有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