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庹文佳、通讯员张晓琴、王细树)“每年这个时候正是大蒜播种时期,次年2月底长出蒜苗,4月初就能长成蒜头。”9月21日,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王埠村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志超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今年6月,徐志超的“临江乡志超大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由于靠近长江,地势较低,临江大蒜品质好、果实饱满、香脆辣爽,“临江泡蒜”也因其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受保鲜、运输、市场偏好等方面制约,泡蒜类产品制售规模大不如前,如今仍在做的仅有10来家。”谈及眼下的临江大蒜产业,临江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必良说,“一些种植大蒜的农户不会等到蒜头长成,而是按照行情优先出售蒜薹和蒜苗,提前回本创收。”
如今,临江乡大蒜种植面积缩减至1000多亩。为了破局,当地政府开始转型之路,通过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保证临江大蒜更加优质高产。
“未来三年,合作社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现有种植土地进行现代化设施改造。在不断提升种植技术确保大蒜品质的同时,扩大销售渠道,争取早日进入大型商超销售。”对于后续发展,徐志超思路清晰。